总书记指出,党校的初心使命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新时代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校责无旁贷、使命重大。为进一步发挥锤炼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作用,党校必须“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把从严治校的要求贯彻到党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重点抓好教师和学员两个主体”。因此,推动党校学员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也是实现党校(行政学院)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
一、新时代党校学员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是重服务轻管理。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党校培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学员重服务轻管理的问题”。一方面,党校管理制度落实还有待加强。学员管理工作者自我定位不准,难以实现从普通教师或普通干部,到这些特殊学生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转变。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不把学员当学生看待,而是当作比自己级别高的领导干部来接待和服务,在班级管理中就无法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在制度落实上,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比如在学员迟到早退、随意离开座位、缺席等问题上,党校管理还不够严格,另一方面,使得党校的有关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管理精细化不够。部分党校未独立设置学员管理部门,既存在班主任由教务处人员、专兼职教师担任的情况,也存在班主任由行政人员、专兼职教师、教辅人员全员轮值担任的情况,导致队伍的专业性、稳定性不足,教学管理难以做精做细。
二是重理论轻实践。近年来,随着党政机关对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党校培训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办班种类逐渐增多。但是由于培训内容实用性不高,培训方式有效性不足及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学员培训供需不平衡。目前,党校培训侧重于理论知识,问题导向与实践导向有待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与学员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回答学员关心关切的能力素养提升、专业技能培训等热点难点问题关注不多。此外,学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政治理论素质和理论基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职级、不同年龄段的干部对不同类别课程的选择趋异,同质化水平较高、差异性特征不足的授课内容难以满足学员的需求。加之,教学方式中现代化手段少、启发引导少、互动性不够强、实操性不足等,难以吸引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重工作轻学习。据调查,很多干部提拔到一些职能部门尤其是重要岗位上,因工作繁忙而无法保证脱产参加学习培训,而一部分同志尤其是临退休同志或岗位工作较轻松的同志又存在一年多训现象,导致“学”与“用”的脱节,培训工作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此外,因工作任务繁重,学员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部分人员对培训抱有“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认为手里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对学习无所谓甚至把参加培训当成“完成任务”,采取“混”“拖”“躲”的办法。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学员迟到、早退、请假等情况时有发生,以及存在上课时不能静心“人在魂不在”情况。同时,主体班次学员多为单位骨干,学习期间仍面临重点工作及临时性工作的承担压力,日常请假及晚上申请回单位加班情况较为常见,学员工作与学习双重压力过大,给严格落实学员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及风险。
二、Q地市党校学员管理的经验策略
---此处隐藏2622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创新“统筹管理+精准发力”培训方式,化解工学矛盾。由于工学矛盾突出,学员上课迟到、早退、请假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管理者角色转变不到位,从严落实学员管理制度较难。为了改变此现状,重要培训班次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统筹,学员请销假制度一律向市委组织部报备,由市委组织部根据工作重要程度决定是否批假。市委组织部统筹管理考勤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学矛盾,改变了因工作冲突不能参与培训的现象。针对学员上课时不能静心,电话、信息不断的现象,市委组织部派工作人员课间巡查教室,对上课玩手机、打瞌睡、接打电话的学员进行拍照、记录、反馈,由市委组织部向学员单位进行通报,从严管理课堂纪律。此外,为解决培训工作的供需矛盾,Q地市党校以干部能力培训作为主抓手,根据《两专工程“六个一百”计划总体方案》,配合市委组织部积极谋划、稳步推进“百名干部进学习小组”项目,解决干部教育培训精准性不足问题,弥补常规教育培训方式的缺陷。百名干部进学习小组采取分段式培训方式,按照集中学习、分组研学、一线攻坚、比晾晒等形式开展学习,时间安排上兼顾“固定”和“灵活”。在讲授式、研讨式基础上,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建立区块内自主学习、区块间联动学习机制,深化“赛马比拼”“揭榜挂帅”,结合重要工作任务、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小组间、模块间擂台PK赛,对学习成效进行大比拼、大晾晒,变压力为动力,推动学习成果“一月一晾晒”“一季一比拼”,营造比学赶超、争先竞跑的浓厚氛围。在“两专”大讲堂专题讲座、“浙里学习”定向推送的共性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定期开放包含营商环境、产业经济、宋韵文化等优质个性化课程,供学员选修。通过精益化的培训方案,有效破解以往培训精准度和专业性不够、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通过“滴灌式”提升干部专业能力。
三、新时代加强党校学员管理的发展路径
一是管理先行,实现管理与服务刚柔并济。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中坚力量,面对新时代各种复杂的风险挑战,必须把牢政治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做到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因此,作为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管理先行。强调管理并不是否定服务,管理与服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管理更强调组织目标,管理员要维护制度的刚性,促进培训规范化、科学化,在管理过程中锻造党性。服务的重心在于学员,在不违反流程和规则的前提下,如何更人性化地考虑学员的实际需求。与“管理”相比,“服务”更强调“柔性”、“人性”和“移情性”。在热情服务强调“理”的同时,不能伤害“严格管理”的“法”。新时代加强学员管理应将服务于管理之中,在强调纪律刚性的同时,不断提升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效能。
二是文化铸魂,形成制度与文化双重发力。学员管理应坚持制度管理与文化修养相结合。制度属于“硬性管理”,对学员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严治校。为促进学员管理,首先要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更加完备的学员管理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依靠制度科学规范学员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学员管理定性定量考核办法和评优机制,对学员在校期间学习表现作出全面综合鉴定,向所在组织部门反馈,可将考察情况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参考,使党校成为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渠道。此外,培育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的校园文化是学员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党校应立足学员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拓展文化载体,组织开展学员联合论坛、读书分享会、主题党日文艺汇演、班级篮球联赛、红色文化影视等互动交流活动,多形式搭建学员思想淬炼、学习成果转化的平台,为学员之间相互学习提供机会。
三是数字赋能,推动线下与线上良性互动。随着信息化对教育培训的影响日益凸显,教育培训信息化面临着重要历史发展机遇,党校系统应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创新发展。根据党校学员管理流程,开发学员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构建“数智党校”平台,实现与浙政钉数据有机融合。推进“数智党校”平台与浙政钉平台数据交互,各班不论学员人数多少,均可实现“一键建群”“人脸识别考勤”“定位签到”等。在校园没有围墙的情况下严格实施住校考勤,住校生在学校指定的时间、指定范围内进行定位签到,记录夜间住校真实情况;支持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定位设置、提前预约,实现校外培训或现场教学可移动考勤,以便更好地记录外出教学出勤情况。全过程全方位实现学员在线报到、在线请假、在线测试、人脸考勤、查看课表、提交作业、刷手机用餐、刷手机开房间门等场景应用。以大数据为依托,提升量化考核精准度。在组织人员线下管理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科技赋能,学员量化考核工作从线下整体移到线上,智能考勤、在线请假、在线测试等考核数据实时生成、准确留痕,并形成个人学习状况雷达图,精准呈现个人学习情况。同时,实现学员数据与组织部共享,学员个人学习数字画像为组织部选拔干部提供依据,促进学员管理以用促学,提高培训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