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今天的授课之前,先请大家听一首老歌。这首《国际歌》,“70后”、“80后”的一代比较熟悉,但是“90后”、“00”的一代比较陌生,我也是个“90后”,说实话,现在静下心来听一听,满满信仰的味道,充满了信仰的力量。那么信仰到底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是对某个人或者某种主张、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当然,信仰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个人而言,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对群体而言,信仰是团队的发动机;而对民族而言,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脊梁。
2012年11月17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GCD人的政治灵魂,是GCD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不同的历史时期,正是因为有着无数的GCD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无怨追求无悔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可以平视世界的伟大成就。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红色史诗、光芒闪耀的辉煌足迹,依然蕴含着激荡灵魂的强大力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百年党史中探寻信仰的力量。
一、十三位中共“一大”代表的不同人生
1921年7月,13名中国青年来到上海,召开了中共“一大”。他们因为共同的信仰信念,聚集在相同的历史原点,也因为信仰的不同,从这个原点走向不同的人生方向,有的成为烈士、有的当了叛徒,还有的做了汉奸。奋斗终身的毛泽东、董必武一直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参与并领导革命走向胜利。在为信仰坚持、奋斗过程中,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被敌人杀害,英勇牺牲;王尽美身患重病,为党的事业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们的英名事迹已载入史册、永垂不朽。李汉俊、李达、刘仁静、包惠僧因种种原因都曾离党脱党,但意识坚定,只能蹉跎度过一生;张国焘、周佛海、陈公博更是叛党害党,最后落得苟延残喘,成了历史的罪人。“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由此可见:信仰的确立,为老一辈革命家找到奋斗方向;信仰的坚守,更让他们付出一生追求,甚至生命。就如同方志敏在敌人监牢里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正是因为有革命先烈对信仰义无反顾的执着坚守,才有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二、英勇无畏的“红枪白马女政委”。
---此处隐藏1867字,下载后查看---
讲到这,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同志们,看完这段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是不是振奋、很提气。这是电影《横空出世》里的片段,讲的是上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面临着核战争威胁,一群怀着“保家卫国”崇高理想的中华儿女,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成功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1954年,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这个条约离谱到什么地步?其中有一条规定,台湾遭到“武装进攻”时,美国应立即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明摆着就是阻碍解放台湾。同时,苏联也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各种资料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都烧了,甚至,有苏联专家认为“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只能守着这堆破铜烂铁”。可以说,现在的我们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当时的中国人心里的恐惧和压抑。一个刚刚诞生、百废待兴的国家,在内无经验、外援断绝的条件下,面对核威胁,如何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只能是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相信剧中冯石将军大家都不陌生,他的原型是我国第一任“核司令”张蕴钰将军,他带领解放军官兵,战戈壁、喝盐水,“累了在车上睡,饿了在车上吃,人歇车不能歇,”,“搞出原子弹,才能挺直腰杆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60年,马兰核试验基地大规模建设正式开始,据记载,后来参与基地建设的工程兵增加到了10万。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讲,李光达,大家知道他的原型是谁吗?没错,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畏艰难、千辛万苦回到祖国,加入中国GCD,正是以他为主要力量的科学家,不分昼夜,是用笔写、用算盘打,硬是搞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这两个人,其实是当时研制原子弹的两个群体的代表:军人和科学家。不排除其他各行各业的中国人为研制原子弹做出的贡献,但军人和科学家这两个群体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现在看来,因为美国的威胁,苏联的撤援,反而打开了中国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大门,让中国的核武器事业走上了一条最正确的道路,大家说它不香吗?我想正是因为他们这一代人的一腔报国情怀和牺牲奉献精神,“两弹一星”得以研制成功,祖国才有了底气。还有“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南仁东、“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等国之栋梁,支撑他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仰!
四、英雄屹立喀喇昆仑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一个18岁战士写下的战斗口号。他的班长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他坚定地说。这就是去年在加勒万河谷斗争中,两次冲入敌阵奋力营救战友而牺牲的烈士陈祥榕,后被追认为中国GCD党员。像他一样还涌现出了祁发宝、陈红军、肖思远、王卓冉等战斗英雄。对于身处和平时期的他们,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他们不惧危险、不怕牺牲的去战斗,详细学了他们的事迹,我懂了,是GCD人的信仰,是对祖国的忠诚担当,是对祖国最纯粹的爱。当然,还有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作为毕生追求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真当好一个医生的“中国肝胆之父”吴孟超,她们依旧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就会有力量!
同志们,正是因为在党的百年历程中有无数的GCD人用奋斗书写信仰,用鲜血浸染信仰,用生命守护信仰,中国GCD才能领导人民在中华大地上书写气壮山河的宏伟新诗篇。作为新时代党员青年,我们必须继承好、发扬好GCD员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意志品质,不忘初心、坚守信仰,为实现我们中国梦强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