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法治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首次提出。
2017年,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总书记的这段讲话高度概括了高质量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个特点。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决定》还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此处隐藏28091字,下载后查看---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指线上接受互联网平台发布的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工作任务,按照平台要求提供平台网约服务的劳动者。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不断发展,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不同于传统用工模式,新就业形态在劳动关系、工作内容等方面更为灵活。现实中存在部分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不明确、平台规则制定不够公开透明、维权服务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
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和《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编制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指出,各地要准确理解指引指南内容,做好宣传解读工作,指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维权,切实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基本权益。
我们在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科技的进步对传统产业带来的影响。比如,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出现,会对出租车司机这一职业带来危机。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法律制度要不断完善,才能为各方主体的权益提供保障。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x经济思想和x法治思想,更好发挥法治对经济发展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官网guk809—11—来自:,最新最全党建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