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实施“六项工程”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实施引航工程,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原则,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制定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对“第一议题”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闭环监督管理,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着力提高“政治三力”,把“政治三力”纳入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要内容,认真组织开展“政治三力”大讨论,及时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统一到牢记“国之大者”、履行国家战略使命上,做到总书记要求什么、党中央部署什么、国家需要什么,国资央企就坚定地往什么方向发力。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前置事项清单,严格落实前置研究程序;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一肩挑”领导体制,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推动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配齐配强配优各级专职党委副书记,设立单独的党务部门,配备党务人员,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充分彰显。

二、实施铸魂工程,切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注重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结合,切实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坚持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集中研讨、专题辅导、现场学习等方式,举办专题讲座、读书班、培训班等,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学习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重要论述。实现党员全覆盖,分层分类举办党组织书记、党员干部、企业职工等专题培训,组织党员广泛开展学习会、读书会、主题研学、主题宣讲、网络答题等学习活动,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创新学习方式载体,坚持学研并重、考用促学,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此处隐藏2158字,下载后查看---

五、实施融合工程,持续推动党建与企业协同发展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国有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深化改革,持续提升竞争力。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全面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持续完善以章程为基础,以党组工作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规则、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等为依托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结合经营管理需要持续完善“权责手册”,着力推动“体系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清单化”。推动党的决策落实,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与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等职责有机衔接,建立科学决策会议运行机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必须经党组前置研究讨论,董事会决策前征求外部董事的意见建议。特别重大复杂项目,提前组织外部董事调研、研讨、听取专家意见等。推动董事高效履职,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库和独立董事人才库,制定实施专职外部董事工作方案,加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提名前任职资格审核把关,打造专业多元、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影响力强的独立董事队伍。落实党委(党组)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年度党建工作制度,全面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将党建考核纳入述职评议考核,形成年初部署、年中督导、年末考核的工作闭环,推动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和治企兴企经营责任一并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六、实施筑堤工程,持续强化廉政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推动国企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度,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强化对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监督,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靠企吃企”、利益输送等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对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作风问题,注重从制度机制上堵塞漏洞、筑牢堤坝,切实做到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融合。建立健全“大监督”格局,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让基层干部感受到监督、习惯被监督,让基层群众知道监督、参与监督,形成全员参与监督的氛围。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六项工程”为抓手,激发以党建促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企业党建优势向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转化,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中创新国企实践、贡献国企力量、践行国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