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我县按照农村污染防治“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的要求,转变生产方式,调优产业结构,以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农业为抓手,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双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在全省率先以测土配方数据库为基础,施肥模型为核心,开发建设“种植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肥料利用率42%,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6%。

2.实施农药负增长行动。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推广应用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黄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等措施,实现农药减量使用,减少农业投入品,减轻种植业对农业环境污染。全县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31.2%,农药利用率41.2%。

3.抓好重点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整治专项工作。一是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二是认真做好农村牲畜养殖圈舍改造。三是实施草地畜牧业生产发展。到xxxx年12月,直联直报系统内全县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备案711户,其中705户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全县规模化养殖场圈舍粪污资源化设备设施配套率为99%,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9%,大型规模化畜禽养场粪污综合利用率100%;散养户粪污综合利用率96.25%。

---此处隐藏2393字,下载后查看---

2.持续开展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提升、休耕、水肥一体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绿色高质高效适用技术示范、深翻耕、机耕机耙机播、退化耕地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实现耕地安全利用。

3.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三清工程”为抓手,强化生态环境基础建设,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环境、维护农产品安全与生态安全。

4.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排查和整改。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监管。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清污分离”等清洁生产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5.开展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加强对秸秆、农膜和化肥、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和农业废弃物乱丢、乱倒,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6.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