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镇党委《关于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的通知》有关要求,我紧紧围绕本次组织生活会主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对照“四个带头”,全面深入查摆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逐项明确了下一步整改措施。按照会议安排,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一年度组织生活会查摆问题整改情况
上一年度组织生活会上,我围绕6个方面及反面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梳理,共查摆问题12个,目前均已完成整改任务。在理论学习方面,我坚持知行合一,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与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集中学习共*次。对重要报告原文反复精读*遍,保持每天自学半小时的习惯,每周专注钻研*个问题,每季度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全年累计撰写学习笔记达*万字,力求学深悟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有力指引。在履职尽责方面,我切实肩负起“第一责任人”与“一岗双责”的重任,主持召开党委会*次。积极践行党建联系点制度,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带领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一线,在社区党组织建设、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中积极作为。调研走访达*人次,参与调处矛盾纠纷*件,指导社区党组织建设和事务管理*人次,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在强化为民服务方面,我主动加强与各部门、基层单位负责人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基层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次,累计解决各类民生问题*件,成功调解因下水堵塞、噪音扰民等引发的居民纠纷*起,使纠纷率较往年下降*%,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廉洁自律方面,我充分利用各类会议契机,组织学习上级纪委会议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廉洁意识。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次,开展谈心谈话*人次,带领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次,领导干部讲廉洁党课*次,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仍需拓展。对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论断的钻研不够透彻,在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企业党建和业务工作时,融合度不高、系统性不强。面对基层治理与党的领导融合的深层次问题,前瞻性思维不足,缺乏从战略高度进行谋划布局的能力,处理问题时存在就事论事的情况。二是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对潜在的意识形态风险嗅觉不够敏锐,未能及时察觉公司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敏感信息。面对错误言论,缺乏及时有力的引导和制止,导致工作陷入被动,凸显出我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把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此处隐藏2961字,下载后查看---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强化政治引领,提升思想建设水平。持续深入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实地调研、组织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党建工作的考核权重,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挂钩,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落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持续优化党组织设置,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把党员入口关,注重从年轻优秀人才、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强与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协作,确保流动党员管理不断档。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落实薪酬待遇,拓宽晋升渠道,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推动党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多网合一”工作机制,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持续开展“板凳议事会”“一线为民办实事”等活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拓展信用应用场景,以信用赋能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各类资金资源,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产品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对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四)加强人才培育,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完善人才培养规划,根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制定分层次、分领域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培训,选派优秀人才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建立健全人才传帮带机制,发挥本土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引进、使用、激励政策,加大对人才的关心关爱力度,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加强人才宣传工作,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