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驻村工作队轮换动员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站在春耕时节的田垄上,望着这片被细雨浸润的土地,我想起三年前同样的动员场景。那时我们带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出征,今天,当我们以新建的13座便民桥、培育的42个特色产业合作社、改造的280公里乡村道路向父老乡亲交卷时,新一轮的使命接力已悄然开始。

一、以脚步丈量民情:驻村三年锻造的“三农”答卷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硬核突破”

在云雾缭绕的盘山公路尽头,X村村民终于告别了世代人背马驮的历史。三年来累计投入2.3亿元实施的“毛细血管”工程,让全县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当我们在雨季来临前抢通最后3.8公里断头路时,老支书握着工程队员满是泥浆的手说:“这条路,通的是希望。”

---此处隐藏2499字,下载后查看---

明天即将出征的90后队员小张,包里既有土壤检测仪,也有《短视频运营手册》。新时代的驻村干部,必须是懂农业、爱农村、善创新的“多边形战士”。

(三)树牢“功成有我”的历史自觉

当我们沿着蜿蜒的村道丈量土地时,要常想“十年后的乡村应该是什么模样”。在古村落修复中保留乡愁记忆,在新能源布局中谋划低碳未来,这才是真正的“留痕不唯痕”。

同志们!乡村振兴不是田园牧歌式的想象,而是需要躬身耕耘的现实。带着县委编纂的《驻村工作百问手册》和装满乡亲期盼的行囊,让我们以信念为舟,以实干为桨,以民心为帆,在广袤田野书写新的传奇!

最后,请允许我以驻村工作队创作的《山水谣》与大家共勉:“梯田叠翠接云霞,铁牛欢歌破晨纱。莫问耕耘几多重,秋来看遍振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