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好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
(一)加强理论学习。持续推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确保中心组学习每月不少于1次,全年不少于12次。加强对中心组学习的指导和督查,定期通报学习情况,推动学习走深走实。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开展专题研讨、组织实地调研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开设理论学习专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方便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学习。开展理论学习竞赛活动。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主要内容,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的热情,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深化理论宣传。组建理论宣讲团。从党校、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选拔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强、宣讲能力好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组成市级理论宣讲团。同时,指导各县(市、区)组建基层理论宣讲团,构建市、县、乡三级理论宣讲体系。创新宣讲方式方法。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和接受习惯,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形式开展宣讲。运用案例分析、故事讲述、互动交流等方式,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展“理论宣讲进基层”活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基层单位,实现宣讲全覆盖。打造理论宣传品牌。持续打造“xx”理论宣传品牌,丰富品牌内涵,拓展品牌影响力。通过举办理论宣讲大赛、理论征文活动、理论成果展示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三)推进理论研究。设立市级理论研究课题。围绕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市的实践、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确定一批年度理论研究课题,面向全市社科界公开招标,吸引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平台建设。支持党校、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建设理论研究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新型智库。加强与省内外知名智库的交流合作,提升我市理论研究水平。推动理论成果转化应用。定期组织召开理论成果研讨会,对优秀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推广。建立理论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市委、市政府决策,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落实“五个责任”,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此处隐藏4612字,下载后查看---
(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激发市场活力。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如文化旅游项目、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数字文化产业项目等,以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优质文化企业和项目落户我市。
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明县城创建
(一)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通过公益广告、主题演讲、道德讲堂等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形成常态化的践行机制。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践行核心价值观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违反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定期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选树一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新时代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等,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进诚信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弘扬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三)推进文明县城创建。完善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方案和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创建任务和责任,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强城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等方面的整治,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对市民的文明素质教育,通过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和处罚,形成文明创建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