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关乎根本、稳定和长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关国泰民安。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尤其需要重视农村制度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的决策部署。近期,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等重大原则,以创新精神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夯实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制度基础。
1.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是建设农业强国的迫切需要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端于农村并取得巨大成功。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到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减轻农民群众负担,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释放农村活力,直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广大农村蓬勃发展。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充分彰显了制度创新的优势和威力,充分说明良好的制度是释放农村活力、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现代化建设全局,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农村制度不断完善,“补短板强弱项”措施持续发力,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大台阶,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从根本上说,这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农村制度建设、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体现,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呼唤、不断强化完善以强农惠农富农为重要内容的现代农村制度建设的必然。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制度集成创新为突破口,聚焦强农惠农富农,抓住农村制度建设重点难点,筑牢农业强国建设的制度根基,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构建强农惠农富农制度体系涵盖农业、农村、农民,联结产业、生态、文化,涉及发展、治理、民生,是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系统工程。其基本逻辑是,通过建立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培育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新型农民,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美好愿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是党领导农民群众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必然,把我们党对做好“三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强化制度保障,推动普惠均衡,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是解决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现实矛盾的迫切需要。总书记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推动广大乡村面貌发生全方位变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当前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仍面临不少新形势新挑战。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制度基础还有待夯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任重道远,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难点和短板依然突出;等等。应对这些挑战,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此处隐藏2591字,下载后查看---
3.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的着力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于制度建设,从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等方面作出了全方位部署,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明确了方向。
进一步完善强农制度,持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完善强农制度,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加大政策支持,引导资源要素平等合理地流向乡村,缩小城乡差距,也要在精神文化上采取更多制度性举措,以更大的政策力度、更通畅的运行机制、更便捷高效的运行方式向农村倾斜,持续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消除当前乡村还存在的陈旧落后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图书室等,广泛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培育农村社会良好风尚,大力培育乡村文明,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进一步完善惠农制度,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普惠均衡。应当看到,以路、水、电、气、物流、通信、环卫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还存在着重建轻养、重用轻管等问题;以教育、医疗、养老、帮困、助残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共服务还存在着质量不高、不够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加以解决。为此,要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和政策配套,系统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用、管、养”协调配套制度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以制度化法律化手段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住得更舒适、走得更平坦、吃得更放心、用得更丰富,不断增加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一步完善富农制度,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富农的前提是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加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力度,开辟农村经济发展新赛道,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多举措壮大集体经济。要健全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促进机制,运用市场化和政策激励相结合的手段,进一步引导、扶持乡村产业发展,畅通城乡融合渠道,促进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构建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充满生机活力的产业生态。找准乡村产业发展着力点,引导农民立足本地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农文旅融合、康养健康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创造有利于构建产业链条完整、价值链条合理、城乡联动、辐射内外的县域经济制度环境,多元化拓展农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