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议案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案由:近年来,我省深入xx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全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三线三边”、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今年X月,xx、xxx印发《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在全省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群众身心健康,获广大群众广泛拥护。然而,因我省农村面积大、村庄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等因素,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仍需加大力度,尤其是XX这样的山区、库区、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案据:

一、XX县农村人居环境基本情况及主要举措

---此处隐藏2863字,下载后查看---

农村人居环境,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充分调动群众主体性,需长期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是做到面对面宣传,将农村人居环境与群众工作、民调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等有机结合,由镇村干部逐户上门与农民面对面宣传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并经常性督促指导农户搞好自家卫生,培养良好习惯;二是坚持全方位覆盖,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广播、手机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教授相关知识,推介典型经验,使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三是开展集中式活动,定期组织村民参加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注重青少年教育,在中小学加强对青少年环境卫生意识的培养,并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更好遵守卫生习惯。

(三)突破难点,提升综合整治水平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涉及面广、线长、点多,不能一蹴而就,要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示范带动,逐步实现整体推进、全面提升。一是加强环卫设施建设,针对农村卫生保洁设施不健全现状,划拨专项资金加快购置配备垃圾清运车、封闭式垃圾箱、垃圾填埋场等基本保洁设施,打牢整治基础。同时,针对农村缺乏排污管网建设的弊端,进行科学配套建设,将农村地下排污管网建设作为农村重点基础工程,建议由省、市财政统一投入,县、乡配套,抓紧抓好这一关乎农村环境卫生大局的基础性工程建设;二是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当前农村最大问题是垃圾污染,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整治就成功一半。一方面,广泛组织发动干部群众,打垃圾歼灭战,彻底清除道路沿线、河流、渠道、塘、坝、水库、房前屋后等范围内的积存暴露垃圾。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分类处理;三是加强整治亮点打造,切实抓好县城周边、交通干线沿线、乡镇政府所在地、主要景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批农村环境整治典范和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组织村干部、群众代表到工作进展快、力度大、成效好、群众得实惠的示范村参观学习,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整治工作争创示范的态势。

(四)完善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难在坚持、形成常态。因此,整治同时要着力强化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健全保洁队伍管理制度,实现“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定报酬”,确保农村保洁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二是健全农户日常管理办法,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与农户签订“四包”责任状,建立农户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等,规范和巩固整治成效;三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按照“政府补助、社会支持、农民自筹”思路,在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对镇、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补助基础上,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落实环境卫生有偿保洁制度,在自愿基础上,向企业、农户适当收取卫生保洁费,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农民环卫意识,拓宽村级保洁经费来源,形成互为补充、有机结合、可持续的良性投入格局;四是健全督查考核奖惩机制,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列入乡镇、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采取月检查、季考评、年总评和明查与暗访、督查与督办、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三结合”方式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明察暗访、电视曝光、公开报道、重点巡查、专项督查、现场办公、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等方式,定期不定期深入乡镇、村组一线,全程督促检查和指导整治情况。对工作开展不力、整治效果不佳的乡镇(单位)敢于曝光,启动问责,确保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