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县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展览馆、非遗传习所,乡镇文化站1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7个,并都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2022年建成图书馆总分馆7个,文化馆总分馆5个,城市书房2个,文化驿站1个,公共文旅服务功能融合示范点1个,公共文旅分支机构1个,乡镇文化站示范点两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3个,大大的提升了农村化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较好。一是民间节庆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各乡镇能结合地方民俗,组织灯彩、农民文化艺术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二是各类文艺演出队伍发展迅速。全县现有各类文艺团队100余个,且各乡镇都组建有农民灯彩队,每年春节都能常态化开展“农民灯队贺新春”活动,从初一到十五自发到机关、企业、全县各单位进行拜年活动,每个灯彩队收入均可达两万余元。并且每个乡镇每年都会举办一都两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节”“农民丰收节”“乡村春晚”等大型活动。这些文艺团队常年活跃在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三是非遗传承,彰显非遗特色。XX灯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重大节假日,XX县100多支灯彩队伍进入村组,走街串户,为群众送上一场场丰富的文化大餐。市级非遗大由蛇灯、木兰板桥灯更是受到群众的喜爱;每年正月初七的晚上,木兰板桥灯在木兰乡街道上进行巡游;正月十五的晚上,在大由乡濯龙村“蛇灯”表演如期上演,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这两场声势浩大的表演,为当地群众和游客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民俗盛宴。
四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有效。2022年全县送戏下乡60场,戏曲进乡村60场,送电影下乡2262场,送书下乡18800余册。每年还会举办“广场舞展演”活动,以及书画、美术、摄影培训等。
---此处隐藏1286字,下载后查看---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步伐,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农村的一项当务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力”的作用,将农村文化事业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要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积极构筑“充满活力、独具特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以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加大对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倾斜,切实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
(三)突出特色,推动发展。要加强对乡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着力发展我县乡村特色文化。积极扶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每年定期组展文化艺术和民间文艺展演活动,全面打造富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通过发挥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互相交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积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正确引导农村文化的价值走向,巩固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