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八项规定学习教育交流研讨发言提纲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通过13年对八项规定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下,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得到有力遏制。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的整治永远在路上,其顽固性、反复性导致略有放松便会“卷土重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是改进作风的“动员令”,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更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助推器”。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守正创新、奋楫笃行,推动作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下面,结合近期学习收获,联系实际工作,与大家分享几点想法:

一、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要做好作风建设这道必答题

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反复告诫全党“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和不正之风”。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执政党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一个国家就展示什么样的状态;执政党有什么样的作风,一个社会就呈现什么样的风气。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就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的时刻。

(一)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梳理近年来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党员干部认识不足,缺乏敬畏之心,往往是从一包烟、一饼茶、一瓶酒、一顿饭等“小事”开始,打开了作风问题的缺口,“不想腐”的关隘逐步失守,腐败就找到了滋生的土壤。既往教训深刻,需认真记取,这是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的必然要求。密切关注“四风”新动向新表现,找出可能反弹的风险点,坚决防止回潮复燃。对党的XX大后依然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综合运用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等方式,从严从重处置。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严明纪律支撑起作风建设的坚固“后墙”。

(二)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我们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繁重,迫切需要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面对一些方面的盲区死角,一些不良风气的反弹回潮,更是亟需始终保持严的基调不动摇,盯紧顽固性反复性、隐形变异问题,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要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分类案例指导机制,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把查处问题同完善制度机制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对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作风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不断总结新时代作风建设成效经验,把纠治“四风”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

---此处隐藏3092字,下载后查看---

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我们党所面临的环境和党的队伍也处在变化之中。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作风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今日之中国,正处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党的XX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一)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总书记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当前,作风建设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如若放松警惕,一些已经初步压下去的问题很可能死灰复燃。要聚焦学习教育主题,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学习研讨,提高思想觉悟,廓清思想迷雾。要自觉对标对表,深入查摆问题,加强警示教育,深挖思想根源,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党员干部要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大胆干事,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二)要像防止疾病复发一样反复抓、常巩固。要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还要经常分析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状况,经常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干群关系状况,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无论是紧盯老问题新表现,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露头就打,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拳出击,还是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都有利于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引导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靶向纠治突出问题的同时,还要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三)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作保障。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作为稳定、系统的行为规范,制度能将作风建设中积累的有效经验固化为长期规则,为党员干部划明“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若缺乏刚性的制度约束,作风建设则易陷入“抓则紧、放则松”的循环。我们党先后出台一系列制度规范,针对作风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标出“红线”、划出“雷区”,坚决做到令出必行、令行禁止,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建章立制,既坚持解决问题又坚持简便易行,既坚持目标导向又坚持立足实际,既坚持创新发展又坚持有机衔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同时,要强化党内法规制度执行,进一步明确行为规范,形成对党员干部的有效监督和约束,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在常抓不懈与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坚决遏制作风问题反弹回潮,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在反复锤炼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真正做到学有实效、干有成效,持续擦亮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以优良作风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