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入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坚持开门教育”的部署要求,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结合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坚持开门教育”的部署要求,立足我局工作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以“开门搞教育、开门抓整改”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群众导向“三向融合”,将作风建设与为民服务紧密结合。通过建立“群众参与—问题整改—成效评判”全链条机制,推动学习教育从“内部循环”向“开放互动”转变,从“被动整改”向“主动作为”升级,实现党员干部思想淬炼、作风锤炼、能力提升,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凝聚共治合力。一是完善常态化基层调研机制。坚持“网格走访”全覆盖,每月组织党员干部下沉至社区网格、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实行“一网格一专员”包联制,通过“民情日记”记录群众诉求,重点聚焦医疗资源不均、教育资源紧张、养老服务滞后等民生痛点,形成《基层调研问题清单》。坚持“季度恳谈”解难题,每季度召开群众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企业负责人等参与,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现场交办,建立“问题收集—责任分解—限时解决—结果反馈”闭环流程。二是完善开门议事决策机制。坚持群众代表列席关键会议,在党支部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中增设“群众议事席”,邀请10-15名群众代表全程列席,对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优化等重大决策事项发表意见,确保决策过程“阳光透明”。落实“重大事项听证会”制度,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项目(如市政工程、民生资金分配等),提前15日通过官网、社区公告公示方案,召开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修订方案需经群众代表签字确认。三是完善立体化监督渠道建设。坚持实体+线上双轨监督,在局机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实体意见箱,由纪检部门每周收集整理;同步开通“监督直通车”AAA小程序,支持文字、图片、视频多形式举报,实行“24小时受理响应、5个工作日办结反馈”机制。推动“监督员”队伍扩面提质,聘请50名社会监督员(含媒体记者、律师、退休干部等),赋予其随机抽查权、整改质询权,定期组织监督员培训,提升履职能力。
---此处隐藏2380字,下载后查看---
(四)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筑牢长效根基。一是党委主责抓统筹。领导小组专班运作,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督导检查组、宣传报道组,每月召开推进会,研究解决难点问题。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党委班子成员每半年到分管领域讲授廉政党课,同步督导联系点整改工作,对整改滞后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二是考核问效动真碰硬。“三评三考”机制,将群众满意度测评(占比40%)、整改任务完成率(占比30%)、作风纪律考核(占比30%)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对综合得分低于60分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优资格并调整岗位。落实“末位问责”制度,对连续两年考核排名后三位的科室负责人启动问责程序,视情节给予诫勉谈话、免职处理。三是分类教育精准施策。坚持关键岗位“靶向培训”,针对财务、采购、审批等高风险岗位干部,每年开展2期“廉政风险防控”专题培训,邀请审计、纪委专家授课,组织参观监狱等警示教育基地。坚持新提任干部“廉政第一课”,新提拔科级以上干部需在任职1个月内完成警示教育案例学习、签订《廉政承诺书》、提交2000字心得体会,未通过测试者暂缓任命。
三、工作要求
(一)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统筹推进。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将“开门办教育”纳入全面从严治党考核体系。建立“周调度、月督导、季考评”机制,对敷衍应付、整改不力的单位,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倒查领导责任,确保压力传导到位。
(二)突出问题导向,健全监督闭环。坚持“开门查问题、开门抓整改”,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常态化征集群众意见,推行“群众点题、纪委督题、部门答题”机制。建立“四不两直”督查制度,由纪检部门联合“两代表一委员”、特约监督员组建专班,对民生项目、政务服务等开展随机暗访,发现问题即时曝光、限期销号。强化结果运用,将群众满意度测评权重提高至干部考核的30%,对连续两次测评低于70分的单位“一票否优”,倒逼作风真改实改。
(三)创新宣传引导,推动长效常治。用好用活政务新媒体矩阵,开设“作风转变进行时”专栏,通过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形式动态展示整改案例,对反面典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深化“典型引路”机制,评选10个“开门办教育”示范单位和50名“作风标兵”,组织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注重成果转化,及时将群众参与的议事规则、整改闭环管理等经验固化为推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