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引领 绿色转型 ——我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一、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指标体系

“无废城市”是一种创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旨在实现城市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年来,我市积极推广绿色环保理念,加快推动城市发展绿色转变,在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宜居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我市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短板补齐,优化基础保障,打出了一套建设“无废城市”的“组合拳”:

扎实构建目标任务体系。谋划制定《XX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XX市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计划》,明确了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体系118项重点建设任务和88项固废工程项目,细化2023年66项工作任务,建立部门责任清单、县(市、区)任务清单。

将工业、生活、建筑和农业固体废物治理纳入全市长远发展规划。制定《XX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国土空间、市域中心城市、大县城、农村及村庄建设规划》《“十四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规划》,编制《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煤炭绿色开采工作方案》《城市厨余垃圾管理办法》等,初步构建“市级牵头抓总、部门协调推进、县(区)细化落实”的工作体系。

---此处隐藏2212字,下载后查看---

为提升固体废物的信息化监管能力,进一步打通各部门固废管理信息壁垒,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创建了“XX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平台”和“XX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监管系统”,可进一步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固体废物监管格局。

“一网统管”是我市创新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督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更是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亮点之一。平台引导重点产废企业规范建立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废电子台账,如实记录其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要求台账与视频监控系统、门禁抓拍相对应,形成闭合,实现全过程监管,确保可追溯、可查询。“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监管系统”则通过打通多部门固废管理信息壁垒,实现工业、生活、建筑、农业等固废管理数据的“一张网”信息化共享,同步实现对全市“无废城市”建设项目、指标、任务的全流程、数字化、信息化监管。

在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中,这样的创新举措和亮点工作还有不少。如XX百孚百富餐厨垃圾回收处置、XX中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XX供销智能垃圾分类回收项目等,均是以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为理念,在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正是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明显。2023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216万吨,利用率82%;医疗废物安全处置量1638.85吨,无害化处置率100%;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35.65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达到94.96%,垃圾分类试点行政村数量达到359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农田残膜回收率8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36%……

“目前,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基本形成‘无废城市’建设的整体布局。”赵锋说,“下一步,将以高标准建设‘无废细胞’为抓手,谋划启动‘无废社区’等8个领域的细胞试点创建工作,着重推进50个细胞和1家‘无废集团’示范项目建设,以‘无废细胞’引领各行各业打造‘无废文化’,引导广大市民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