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创造活力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红色基因是中国GCD永葆政治本色的精神密码,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底色。红色基因生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基和中国GCD领导的革命实践,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思想引领、价值传承、精神激励等重要作用。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GCD人精神血脉。”深刻认识和把握红色基因,对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红色基因的生成逻辑

红色基因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根基,以中国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为现实基础,涉及理论、历史与现实的多个维度。

(一)马克思主义是红色基因生成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是红色基因诞生的理论根基。红色基因中包含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为民情怀等,都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斗争性为红色基因的生成提供理论指引。马克思主义是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斗争性。马克思认为,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和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社会变革的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价值追求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一场影响巨大、史无前例的深远社会变革,虽然在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中国GCD人在革命中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的斗争精神,这锻炼了中国GCD人的意志品质,增强了他们的斗争本领,为红色基因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和精神支撑。

---此处隐藏3599字,下载后查看---

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中国GCD人的性质宗旨、精神面貌、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精神特质包括人民至上、英勇斗争、开拓创新等。它们不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也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

(一)传承人民至上的红色基因,凝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伟力中国GCD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GCD一经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作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年来的历史和现实反复印证着一个真理,那就是“中国GCD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民有所呼,党有所应。一百年来,从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到带领人民当家作主,从解决人民生活温饱到带领人民脱贫奔小康,中国GCD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GCD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传承人民至上的红色基因。一方面,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可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在推动国家社会现代化的历程中发挥着巨大力量。一百年来,中国GCD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汇聚民智,凝聚民力,形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蓬勃伟力。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受益者和享有者。要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为了人民、服务人民,反映人民意愿,回应人民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守党的初心,传承人民至上的红色基因,把中国式现代化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理想宗旨传承下去,充分发挥14亿多人民的创造伟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上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二)传承英勇斗争的红色基因,增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英勇斗争是中国GCD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GCD一百多年的光辉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有备受酷刑但坚贞不屈的李大钊;有“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何叔衡;有“头可断,血可流”的林祥谦;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有“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他们用生命诠释了GCD人的气节和品格,可见中国GCD历经艰难困苦,始终保有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红色基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建设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始终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斗争中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机盎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传承英勇斗争的红色基因。中国式现代化是通过伟大斗争走到今天的,也必然要通过伟大斗争走向未来。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其任务是极其艰巨繁重的,需要我们与错误思想、短浅目光、固化利益、懈怠情绪等作斗争,只争朝夕,苦干实干。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着日益严峻复杂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双重考验,需要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可谓既有风高浪急,又有惊涛骇浪。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牢记“三个务必”,综合运用思想斗争、政治斗争、文化斗争、经济斗争、军事斗争等手段,同时增强斗争本领和艺术,真正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三)传承开拓创新的红色基因,激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活力。中国GCD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道路创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中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带领中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正是因为党始终秉持开拓创新的理念,我们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传承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红色基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它的提出突破了西方对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长期垄断,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为人类文明宝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GCD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一条前人和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充分激发中国人民的创造活力,发扬实干精神,才能战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红色基因是中国GCD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蕴。每一位公民都应增强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意识,应该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自觉做红色基因的宣传者和赓续者。新征程上,我们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百余年发展历程,在总结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赓续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