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锻造工信铁军新形象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召集大家上一堂党课,这堂党课既是一次思想上的“集体充电”,也是行动上的“战前动员”。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工信系统的党员干部,我们肩负着推动产业升级、服务企业发展的重任,更需以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量出为民服务的温度、量出改革攻坚的力度、量出清正廉洁的硬度。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从四个方面与大家深入交流。

一、学深悟透精神实质,把牢作风建设“定盘星”

(一)中央八项规定是“政治必修课”,必须常学常新。中央八项规定短短600余字,蕴含着“作风建设无小事”的深刻逻辑。从“轻车简从”到“厉行节约”,从“改进会风”到“精简文件”,每一项都是对党员干部“人民公仆”身份的再确认。近年来,我局通过“晨读一刻钟”“廉政微课堂”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学习,但目前仍有同志存在“学用两张皮”现象。比如,个别干部在调研中仍习惯“层层陪同”,企业反映“问得多、解决少”,这就是学习浮于表面的典型表现。因此,作为工信干部,我们要强化学习意识,提高政治能力。在座各位同志要认真组织学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注重分层分类学,突出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铁规矩、硬杠杠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对照反思是“思想手术刀”,必须刀刃向内。大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把企业当“自家人”,还是当作“管理对象”?是否把审批权当“责任”,还是当作“权力”?是否把加班加点当“奉献”,还是当作“抱怨资本”?去年我局查处的一起“慢作为”案例值得警醒:XX企业申报数字化转型补贴,因科室间推诿导致错过申报期。这暴露出我们仍有干部存在“官本位”思想,把“按程序办”异化为“拖着不办”。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企业、群众满意为标准,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深入基层、深入园区企业,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企业职工、群众意见建议,着力解决群众及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知行合一是“行动指南针”,必须落地生根。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学习教育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XX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年我们将推行“三个一”行动,每月一次“换位体验”,班子成员以普通办事员身份坐窗口,感受企业办事难点;每季一次“作风体检”,邀请企业代表对科室服务打分,得分后三名公开整改方案;每年一次“廉政家访”,走进干部家庭,筑牢“单位+家庭”双重监督防线。

---此处隐藏1825字,下载后查看---

三、深化标本兼治,打好纠治四风“组合拳”

一是向形式主义“开刀”,减负松绑增活力。破除“表格抗疫”,整合经济运行监测、安全生产等6大类报表,减少企业数据填报量数量;整治“群聊轰炸”,着力将32个工作群精简为“1个主群+5个专业群”,实行“信息发布三审制度”;杜绝“痕迹主义”,取消不必要的留痕要求,调研报告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重点看问题解决率。二是向官僚主义“亮剑”,下沉一线办实事。开展“四不两直”专项行动,不打招呼直奔车间;不设路线直插现场,不要陪同直接对话,认真收集员工诉求;不留情面直击问题,对“躺平式”干部启动问责。三是向享乐奢靡“说不”,艰苦奋斗树新风。严控“三公经费”,公务接待一律食堂就餐,倡导绿色办公,推行无纸化会议系统,弘扬节俭文化。

四、锻造工信铁军,激活干事创业“强引擎”

作风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发展的实绩上。面对工业稳增长、数字化转型等硬任务,亟需锻造一支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以实干实绩论英雄,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绿色工厂创建等攻坚任务中推行“揭榜挂帅”机制,对在产业链招商、项目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用长效机制固根本,完善作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将企业满意度、问题办结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建立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机制,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同志们,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歌”;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让我们以此次党课为新的起点,把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企业车间里的汗水”“项目工地上的脚印”“办事窗口前的笑脸”,用工信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群众的“满意指数”,用实干担当书写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