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集中整治阶段性进展情况总结报告3000字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教育过程中,紧紧围绕党中央明确指出的11项问题,通过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督促检查、调查研究、信访反映等多重渠道,全面开展问题排查与整改。深入剖析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短板与突出问题,形成清单式管理,逐项明确整改措施,实施集中整治。通过扎实推进整改工作,确保问题整改不留盲区,实现“动真碰硬、务求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发力。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政绩观偏差等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领导、整改时限及责任单位,确保问题逐一化解,增强群众获得感。二是压实责任,落实“攻坚克难”。强化责任制,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将集中整治作为“头号任务”,采取“超常规”举措,全力推进,坚决打击推诿扯皮现象。县委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xx次常委会、工作推进会,调度整治工作。通过层层约谈、公开通报,推动责任层层压实,确保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巩固成果,落实“长效机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并重,推动制度和常态化长效机制的建立。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得到落实,推动作风建设走向规范化、长效化。县委常委班子整改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公开发布,接受群众监督。整改任务落实情况通过网上公开、阶段性公告等方式定期发布,增强工作透明度和群众信任感。

二、具体成效

1.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的问题整改

---此处隐藏2858字,下载后查看---

(二)坚持人民至上,提升民生温度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工作视为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在财政投入上优先倾斜于民生,集中力量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要从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民生问题入手,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常委班子成员将亲自深入基层,走访农村、企业、项目,广泛听取群众与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切实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确保每一项民生工作都能直击要害、惠及百姓,真正做到脚踏实地,心系百姓,眼中时刻关注民生需求。

(三)坚持严管厚爱,把握纪律尺度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始终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要牢牢扛起主体责任,抓紧抓实,把责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全面深化作风建设,坚决打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树立“不拖、不等、不退、不推”的“四不”作风,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激励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要保持常抓不懈的高压态势,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零容忍查处。认真落实“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要求,常态化开展正面引领和反面警示教育,保持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守住纪律底线。通过持续推进“三不”建设,营造更加清廉、高效的政治生态,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充分释放发展动能。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始终保持高站位,聚焦核心任务,落实责任,创新思路,推动工作稳步前行。始终坚持从政治、民生、纪律三方面着力,扎实推进各项措施,确保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县范围内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助力高质量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