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集团公司作风纪律建设年,公司正处于改革脱困攻坚期阵痛期、作风纪律深化期三重考验叠加的特殊阶段。面对绩效工资的波动,少数职工心态产生变化,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有的不自觉地产生“工资少了总得找补”的失衡心理,在工作态度、资源使用上出现微妙转变;有的在业务往来活动中,对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有所松懈;还有的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行为尺度把握失准,背离了应有的职业规范。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改革越是吃劲,纪律越要挺前;收入越是波动,防线越要筑牢。要坚决破除“特殊论”和“补偿心理”,以刀刃向内抓队伍、靶向施治防风险,让纪律真正成为护航改革的“安全带”。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破除思想误区,筑牢廉洁防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破除“特殊论”和“补偿心理”,首要任务是夯实思想根基,强化政治担当。
(一)深挖思想根源强认识。“特殊论”本质是特权思想的变种,将监督者身份异化为规避约束的“护身符”;“补偿心理”实质是宗旨意识的淡化,将岗位权力曲解为利益交换的“等价物”。要建立“党性教育+纪法教育+警示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通过专题党课、案例剖析、廉政谈话等形式,引导干部职工清醒认识到,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执纪者必须带头守纪;薪酬改革是发展阵痛,绝不能成为突破纪律底线的借口。
(二)强化政治引领明方向。将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必修课”,建立“第一议题”政治对标机制。在基层党支部推行“纪律规矩每月谈”制度,围绕“改革攻坚期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主题开展大讨论,推动形成“薪酬调整有底线、干事创业有标准”的思想共识。
(三)完善考核机制压责任。修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将破除“特殊论”和“补偿心理”纳入领导班子述职评议重点内容。建立领导干部“作风档案”,对存在特权思想、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苗头性问题实行“黄橙红”三色预警,将作风表现与绩效考核、职级晋升直接挂钩。
---此处隐藏1671字,下载后查看---
四、聚焦改革大局,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发担当作为
作风建设最终要服务于企业发展,必须把握“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撑腰,为实干者鼓劲。
(一)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持续更新完善《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纠错工作办法》,明确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造成的经营损失,经调查核实可予免责。建立信访举报“双查”机制,既查违规违纪问题,又查诬告陷害行为,让干部职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二)强化发展成效检验。将作风建设成效纳入改革脱困评价体系,建立“作风指数”与“经营指标”双考核机制。在基层单位开展“三比三看”活动,比作风转变看精神面貌,比廉洁从业看群众口碑,比担当作为看改革成效,以过硬作风保障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改革攻坚如同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让我们以破除“特殊论”的勇气彰显纪检担当,以根治“补偿心理”的实效凝聚改革合力,用铁的纪律为公司闯关夺隘保驾护航,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迎接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