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我省县级财政运行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困难及相关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县级财政是我国县域治理的基础保障,县级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对县域治理、公共服务、政府部门职能、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受经济下行、房地产和土地市场低迷,以及国家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施行等因素影响,基层财政收入增长不确定性加剧,刚性支出日益增多,省以下县级财政运行中积累的问题和困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省财政厅社保中心组成调研组赴部分县(市),围绕县级财政运行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县级财政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省县级财政运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充分利用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深厚的农业和工业基础,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2023年全省生产总值跃升至5.91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6.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全省102个县(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990.4亿元,占全省总额的44.1%,县级财政在全省财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一)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增长,占比呈波动上升趋势

2019—2023年全省县乡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占全省比重最高,达到66.9%。其中,5年间平均增长率为6.71%,分别高于省级(3.71%)、市本级(0.13%)3.00、6.58个百分点,发展态势较好。从县乡级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看,2019—2023年比重均大于50%,从2020年起占比超过60%,2022年占比最大,2023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基本保持原有发展态势。

(二)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高速增长转向低速增长,占比逐年下降

---此处隐藏5126字,下载后查看---

2.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健全财力下沉与县级激励机制。一是深化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财力尽量下沉县级。二是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均衡区域间财力配置,强化正向激励导向,调动县级政府积极性。三是有序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加大上级转移支付直接测算到县、国库资金直接调度到县、项目申报直接布置到县的实施力度,优化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法,提高财力性转移支付占比,建立均衡性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增加中央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规模,增加地方可统筹财力。

(四)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防控各类风险

1.全力防范债务风险。做好隐性债务化控增。密切关注债务风险情况,强化跨部门联合监管,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对化债不实、新增隐性债务的,严肃追责问责,加强对问责落实落地情况的跟踪,建立隐性债务问责闭环管理机制。严格实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积极争取化解债务风险政策。

2.着力防范金融风险。坚持底线思维,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基本原则,强化金融监管,充分利用监察部门和银行大数据信息,依法继续动态高风险排查与监控。对于金融风险防患于未然,坚决禁止恶意操纵经营、违规关联交易等问题发生,严格按照专项债“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促进中小银行和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促进当地金融稳健发展。

3.推进投融资平台改革。加快县域投融资平台实体化运作,继续引进金融机构,出台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考核办法,加大政银企对接合作力度,同时引导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撬动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