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X新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12.1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7.11%。全区已建立14个乡镇级志愿服务站,村级志愿服务队达286支,注册志愿者数量突破2.2万人,涵盖党员、返乡青年、教师、医生等多元社会群体。初步形成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志愿服务体系。
农村志愿服务内容主要聚焦于“一老一小”关爱、人居环境整治、农业技术帮扶等重点领域,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网络。其中,乡镇志愿服务站负责组织协调、资源调配等职能,村级志愿服务队则扎根基层,直接对接村民需求。二是服务领域持续拓展,通过常态化开展邻里守望、信访矛盾化解、普法宣传、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不断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为抓手,打造了“乐享非遗润民心”“禁烧秸秆护家园”等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群众欢迎的项目。三是社会参与逐步扩大,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国有企业和学校全面参与,志愿者队伍涵盖党员、返乡青年、教师、医生等多元群体,形成多元化志愿服务格局。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群众参与内生动力不足
---此处隐藏1912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建立“专业人才库+培训基地”机制,与省市级医院、行业协会商会、高校等合作,建立法律援助、医疗护理、农业技术等专业人才库,建立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每年组织不少于10期专业化培训,确保每名志愿者每年接受专业培训不少于8小时。二是打造特色专业志愿服务队,根据各乡镇实际需求,组建农业技术推广、矛盾纠纷调解、心理健康服务等专业队伍,试点“法律明白人”志愿服务队,每村培养3-5名具备法律知识的志愿者,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的目标。三是推广智慧志愿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新就业群体、行业协会商会等新兴领域志愿者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形式,深入推进农机技术推广、助农扶农等乡村振兴领域志愿服务。
(三)完善长效保障体系
一是构建精准供需对接机制,推广菜单式服务,以“四百”(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为抓手,重点走访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定期更新需求清单,实现“点单—派单—接单—评单”闭环管理。二是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按照“15分钟志愿服务圈”标准,升级改造现有286个村级服务站,每个站点配备专职社工。三是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明确志愿者每年服务时长、构建考核激励体系构建,将志愿服务纳入各行政村村规民约内容,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带头示范,将志愿服务纳入“五好家庭”“好媳妇”等评选硬指标。
(四)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一是实施“一村一品”志愿服务计划,将志愿服务品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结合各村实际与村民需求,挖掘乡村特色、凝聚村民力量、创新服务形式,打造符合自身特色志愿服务队,做到“一村一特色”,重点突出技术培训、矛盾调解、开展关爱“一老一小”志愿服务,为X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二是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打造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群众欢迎的项目,持续推出服务清单,加强全流程质效管理,持续推进巾帼志愿阳光行动、志愿助残阳光行动、“银龄行动”等,培育志愿服务品牌。三是加强志愿服务宣传引导。通过AAA公众号等平台常态化展播“最美志愿者”故事短视频,展现志愿者风采,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关注度,吸引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党员带头、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