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议,这既是一次任务部署会,更是一次责任压实会。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先手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大意义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任务,必须扛稳扛牢。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央明确要求,到2030年全国建成13.5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是D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必须完成的刚性任务。我市作为全省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万亩建设任务,占全省总量的*%。这既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以“宁可少活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劲,坚决完成目标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民生工程,必须用心用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高标准农田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的“钱袋子”和群众的“米袋子”。通过实施田块平整、灌排设施配套、地力提升等工程,不仅能提高粮食产量(一般可增产10%以上),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让农民“旱涝保收”。例如,河南省新乡市通过建设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粮食生产底盘更加稳固,获得上级奖补资金5000万元。我们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让农民群众在“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化农田中增收致富,感受到D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所需,必须抓实抓好。当前,我市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碎片化、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据统计,全市仍有*%的农田存在灌溉设施老化、田间道路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集中连片整治,既能破解耕地“碎片化”难题,又能为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例如,陕西省推行“一张图”管理模式,实现了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的一体化监管,有效提升了建设质效。我们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加快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全市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此处隐藏2158字,下载后查看---

压实责任链条。责任落实是推进工作的“牛鼻子”。要建立“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群众参与”的责任体系,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分解到年度、落实到地块。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技术指导;财政部门要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加强资金监管;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对工作推进不力、未按时完成任务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严格监督考核。监督考核是推动工作的“指挥棒”。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加大考核权重。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机制,定期晾晒工作进度,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对在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对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要公开曝光、严肃处理。

浓厚舆论氛围。宣传引导是推动工作的“催化剂”。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举措和典型经验,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要注重挖掘基层一线的好做法、好案例,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农,天下之大本也。”高标准农田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坚决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