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市主城区商业楼盘陆续开发建设期间,为了满足工地办公指挥、工人住宿等需求,项目工地往往会搭建临时工棚。
通常情况下,临时工棚会随主体工程结束而一并拆除,但也有些临时工棚因在项目用地红线外,不影响主体房屋使用或被挪作他用,一些办公场所、生鲜超市等迟迟没有拆除,如悦景台小区北门左侧临时工棚、水岸名居杉林园南围墙处临时工棚等。
一、存在问题分析
1.安全隐患问题。临时建筑工棚多为砖瓦房、活动板房或钢棚结构,在搭建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要求不高,遭遇恶劣气候如强降雨降雪、台风等时,很容易发生意外。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临时建筑使用年限不得超出两年,逾期容易发生倒塌、火灾等安全事故,是城市生活的一大安全隐患,尤其是逾期使用的临时建筑工棚,严重威胁着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城市环境问题。临时建筑工棚往往乱搭乱建,与城市的整体布局规划不协调,长期置之不顾,不利于维护城市的美观和整洁,尤其是被侵占使用后,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相互掺杂,不仅严重影响我市市容环境,也难以满足市民对文明、整洁、美好生活的期待。
---此处隐藏3031字,下载后查看---
四、措施建议
鉴于上述隐患,为维护良好的城市秩序、安全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行业规范或法规出台之前,采取契约管理。项目业主在与施工方商议签订合同时,用专门的条款对临时工棚的设计、搭建、拆除等进行约定,双方按权利义务履行,避免超期服役,并在合同中规定如预期未能清理拆除的惩罚条款。同时,合同须交由法定监管主体予以备案监管。
二是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工程完工后,政府建管部门对工程进行验收时,应将临时工棚的清理拆除工作纳入验收范畴,未按合同按时清理拆除的,不予验收或判定为不合格。对现有超期临时工棚,依法监督搭建方限期拆除,及时消除隐患。
三是积极探索行业规范,加快制度建设。临时工棚、施工围挡等设施,应积极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和制度:施工方向专业的企业购买服务,提供服务的企业负责设计、搭建、拆除。购买方不仅可以节约成本,服务方的材料还可循环使用,避免了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