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南通续写沿海开放城市发展新篇章的起步之年。南通将坚决扛牢经济大市责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落实省委全会、省两会部署要求,坚持做大总量、调优结构、创新引领、提升能级,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实绩实效为全省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
一是聚焦勇挑大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落实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强化经济运行科学调度,开展“万企大走访”,帮助企业解难题、降成本、增信心。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家政、康养等服务消费供给,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加快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抓好“两重”“两新”项目储备实施,持之以恒大抓招商、猛攻项目,确保省重大项目数保持全省前列。加快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扩大绿色船舶、风电装备等出口规模,拓展服务贸易、中间品贸易,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xx%。
二是聚焦攀高逐新,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围绕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实施新型工业化十大行动,统筹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引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力争三年内培育x个超三千亿产业集群、x家千亿级企业。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快东南大学国际海洋学院(南通校区)落地,建好用好长三角国创中心南通分中心、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
三是聚焦向海图强,着力建设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全域向海、产业兴海、科技强海、开放活海,着力构建以海洋装备、先进材料、新型能源三大地标性产业为引领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力争涉海产业规模突破x万亿元。实施“水运xx”南通方案升级版,统筹推进重大港航工程、内河航道建设,探索与xx港联动接卸,着力打造长三角北翼江海组合强港。
四是聚焦跨江融合,着力共建xx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以共建xx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为抓手,策应xx“五个中心”建设,在交通互联、产业创新、园区共建、生态互保、公共服务等各领域,深层次对接xx、宽领域融入苏南,探索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一批标志性示范性成果。
---此处隐藏5784字,下载后查看---
xxxx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x将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产业强市突破口,抓牢科技创新主引擎,突出项目建设主抓手,干字当头、攻坚克难,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更好扛起挑大梁、作贡献的省会担当。
打好政策“组合拳”,聚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推动新街口、元通等重点商圈提质升级,促进文商体旅展联动,培育服务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业态。增加高品质“好房子”供给,充分挖掘新市民和都市圈群体住房需求,巩固提升房地产市场回暖趋势。把项目建设作为“头版头条”,深入谋划推动“两重”项目,统筹推进xxx个省市重大项目、xxx个工业“双百工程”项目、xxx个城建项目建设,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多措并举稳外贸稳外资,大力培育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办好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着力突破大体量制造业、标志性外资、总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做强创新“主引擎”,聚力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强麒麟科技城、紫金山科技城建设,加快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以增量项目引领石化、钢铁、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焕新,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强链,打造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和五千亿级新型电力产业集群,深入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深化“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发展金融、科技服务、航运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平台经济、总部经济集群发展,打造国家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
下好改革“先手棋”,聚力激发发展内生动力活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发挥国家级江北新区、自贸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放平台作用,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经开区、高新区转型发展。强化x都市圈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提升城市“幸福感”,聚力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抓好xx大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x。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化“一老一幼”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