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总工会机构改革后的运行情况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二、机构运转情况

(一)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思想根基。认真履行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借助“工”字号思想引领品牌,联合多部门深入村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思想教育活动。通过理论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惠民政策,组织知识竞赛以赛促学。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达8场次,覆盖职工人数400余人次。同时,联合法院开展“维护妇女权益、树立文明新风”女职工普法集中宣传活动,不间断地为女职工送法律知识、送政解读、送贴心服务,切实提升了女职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为39个行政村妇女发放了宣传资料1000余份,投入资金0.45万元,提供法律咨询10人次,受益妇女群众500余人。

---此处隐藏319字,下载后查看---

(二)强化思想引领,树立职工典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展系列宣传教育,广泛传播劳动模范和工匠人才的先进事迹,让“三个精神”在职工间深入人心。“三大节日”期间,组织劳模座谈会并慰问5位劳模,发放资金0.5万元。扩大选树范围,重点从扎根基层、勇于创新的农牧民中挖掘典型,今年成功举荐一人荣获自治区级劳动模范奖,充分展现工会挖掘、培育、举荐优秀劳动者的积极作为。

(三)聚焦职工需求,全方位提升幸福感。一是节庆关怀暖人心。在“三大节日”、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1361名职工(会员)发放含农副产品兑物券的福利品,增强归属感,同时投入153.75万元用于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日常关爱显真情。职工生病住院、结婚、退休、生育时,工会及时慰问,已慰问159人,发放13.47万元慰问金及慰问品。组织两批次共57名一线人员疗养,投入90.12万元。三是维护安全筑保障。严格遵循“五个坚决”,履行“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职责,监测预警劳动关系风险,开展13余次劳动领域普法宣传,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四是加强劳动关系协调,维护职工权益。3月6日,我会通过西藏12351热线中心接到职工拖欠工资的一份诉求,我会秉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的原则,迅速开展调查与协调工作,于3月11日帮助王某职工追回被拖欠工资2000余元,做到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

三、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机构改革后,我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仔细研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工作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按部就班,缺乏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创新思维,安于现状。随着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化,有些活动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但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职工的需求。在服务职工方面,工会未能及时洞察职工需求的新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相对滞后。二是新兴领域管理不严。“两新”组织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建及规范化管理面临挑战,企业职工流动性大、规模小,部分企业主对建会持消极态度,职工自愿入会意识不强,工会组建缺乏内在动力。三是专业人才缺乏与内部协调不畅。随着工会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现有编制难以满足工作需求。在普法宣传、维权服务等方面,缺少具有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员,同时机构改革后,内部协调沟通机制有待完善,不同内设机构之间有时存在工作衔接不顺畅、信息传递不及时的情况,影响工作协同效率。

下一步意见建议: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不移地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后续相关会议精神,积极响应上级工会的指导与要求。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全方位提升服务职工的能力,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为XX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二是优化工会组织体系。持续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大对“三乡一镇”及“三有”非公企业、村居的工会组织覆盖力度,力争实现工会组织数量和会员人数的双增长。建立健全会员信息库,实现会员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加强对会员的关怀与服务,增强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特点,创新入会方式,拓宽入会渠道,降低入会门槛,吸引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三是切实维护职工权益。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工会将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为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