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关乎百姓福祉,牵动亿万家庭。总书记强调,“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XX县(以下简称“XX县”)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与儿童关爱有关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幸福小院”为载体,以着力解决“一老一小”突出民生问题为切入点,集思广益探索出了农村养老托育的新路径,为破解农村“一老一小”问题提供了有益经验和生动案例。
一、具体做法
(一)党建引领“统”
XX县委将“幸福小院”建设列为全县10件“小切口、微改革”事项之一加以高位推进,正是对群众急盼的“一老一小”工作的热忱回应。对XX县这样集“山区、边远、民族、脱贫”于一体的山区县,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农村“一老一小”问题较为突出。全县常住人口19.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28万人,14岁以下儿童3.42万人,守护好、照料好“一老一小”是保障民生、顺应民意的当务之急。XX县委出台《XX县建设“幸福小院”的实施意见》,构建“党委统筹、组织牵头、属地主抓、群策群力”工作格局,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召集协调,整合党政群团组织和社会资源力量,合力推进“幸福小院”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100个“幸福小院”建设,2024年开展试点先行、面上推开,2025年开展提质巩固,2026年开展达标验收,各乡镇、村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二)整合资源“建”
按照“三整合、一发动”的思路,有序推进“幸福小院”建设。整合资产,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116个党支部活动室、76个老年人活动室、25所闲置校舍等资源,根据各村老人儿童数量等科学规划布局,坚持不改变老人休闲习惯、不大拆大建、不包办代替,增设施、增服务、增幸福感,为“一老一小”开展活动找好场所。整合资金,采取“政府补一点、村集体投一点、上级争取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县级下达300万元,争取到上海奉贤区民政局对口支援帮扶资金65万元、民政局专项资金40万元,各乡镇投入村集体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幸福小院”建设。整合资源,充分整合挂钩单位、慈善社工、社会团体、爱心企业等社会资源,用好民政、卫健、教体等部门政策资源,因地制宜为“幸福小院”配备厨房、餐厅、日间照料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电视室、儿童活动室、公共卫生间、户外运动场等“八室一场”,坚持因村而异,鼓励“多室合一”。发动群众,注重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动筹资投劳,充分参与到“幸福小院”建设中来,全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幸福小院”92个。
---此处隐藏2683字,下载后查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直接关系到“一老一小”工作成效。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组织党员干部、凝聚身边群众,群策群力解难题,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一老一小”的幸福指数,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动注脚。比如,无量山镇新政村投入30多万元建成幸福小院,并由本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爱心捐赠老年人、儿童之家设施设备。
(二)破解农村养老托育难题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要准确把握共建与共享的相辅相成关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集民智、凝聚民心,才能更好地办成“一老一小”普及普惠、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比如,村民主动捐赠闲置房屋用作“幸福小院”场地,辖区内多家企业积极捐赠物资支持“幸福小院”运营;XX镇太平村退休教师、在外任教教师、部分大学生假期无偿到本村“幸福小院”辅导孩子学业。
(三)破解农村养老托育难题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
“一老一小”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要把村民自治作为破解难题的抓手,动员村内新时代文明实践、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年人协会、老体协、商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力量广泛参与建设和管理服务,让“一老一小”这个家家关心、人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变成人人行动、人人参与的“幸福实事”。比如,公郎镇公郎村“幸福小院”由老年人协会组建文艺队,常态化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