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现有户籍人口7.79万人,农村人口数约13.5万人,常住人口约2.5万人,占农村人口数的比重为18.52%。其中,60周岁以上人口约1.4万人。
调研发现,留守在家的多数为农村老弱病残和儿童妇女,这类对象参与村务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村民自治制度流于形式,经常出现“村民大会召集难”“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难”“村级事务群众参与难”“对村‘两委’干部监督难”等情况。
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此处隐藏1686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加快推进XX商会筹备工作,充分利用能人眼界开阔、见识丰富、资金有积累等优势,鼓励在外乡村能人带资金、带技术回乡领办项目;尤其是能人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仅可以主导家乡发展方向、引领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还能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问题。
(三)聚力深耕善治,助推乡村“夯基赋能”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能力素质。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干群交流等课题,定期对村干部进行分层分类集中培训,提高村干部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掌握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本领。
二是强化沟通,解决群众诉求。引导村干部积极并及时回应村民合理合法诉求,主动与村民沟通,了解群众需求和关切,建立互相信任关系。深化“三级”问题化解机制:一般性问题村干部入户即时解决;重点问题由村“两委”班子开会研究;重大问题由镇党委牵头召开研究,确保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是创新治理,激发内生动力。各村应积极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治理模式,从XX苏氏、王氏、陈氏等大姓宗亲文化入手,强化共同的利益、情感与村级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鼓励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农村自治,尊重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群众对政策的接受度和执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