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我区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持续释放发展潜能,着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领导重视,构建了体制机制优势。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指导,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工作机制,贯彻“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快速推进文旅融合工作。对度假区体制职能进行重大战略性调整,通过重塑架构、优化路径、拓展职能、做大做强,体制职能调整后,XX旅游度假区的范围和职责均有别于省内其他旅游度假区,由区委常委兼任党工委书记直接分管,统筹协调,有效配置文化和旅游资源,有力推进文旅融合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我区尊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规律,以项目投入丰富文旅产品,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以旅游产业促进文化传播。加快推出系列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线路,打造青瓷、孝德、梁祝系列城市礼品。紧扣省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架构,聚焦文艺惠民、文创发展、文脉传承、文明创建、融媒传播,升级拓展智慧旅游项目,总投资898万元的数字智慧平台升级版招标上线,即将投入使用。高质量开展《上虞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实现上虞文旅融合的整体跃升。
(二)重点突出,锻造了四大文化品牌。近年来,区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发挥生态资源、文化产业等优势,注重文化资源的梳理与文化主题的提炼,促进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供给。我区绿水青山相依,山水人文相融,具备较好的自然禀赋和生态资源优势,拥有交通枢纽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推进数字化改革和规划引领,用文化遗产为旅游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的内在价值,已经基本形成孝德文化、青瓷文化、东山文化和名人文化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博物馆异地新建工程完工并正式开馆,曹娥庙历史文化街区修复改造建设等工程项目正在推进,举办民间祭舜大典,举办XX国际龙舟赛等活动;推进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20年正式列入第三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正准备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开拓校地合作新模式,与景德镇陶瓷大学设立上虞陶瓷高研究院等;不断加快大东山景区建设工程,陆续推进该区域一批文旅重大项目建设。春晖集团的东山文旅综合体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一期已建成投用。由上浦镇、梁湖街道实施“东山十景”提升、骑行道建设等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投入3.5亿元,实施名人故居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以胡愈之故居、王一飞故居等修缮布展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三)亮点纷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旅产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不断提高文化旅游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e游小镇围绕打造“长三角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持续增强数字文创产业集聚力和影响力,挖掘女儿红、越窑青瓷等本土文化IP,积极讲好上虞故事;章镇镇以“文旅兴镇”为目标定位,精心打造樱花谷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及“品一杯茶、尝一串果、赏一日景”“留宿在章镇”的旅游品牌,全力构建独具文化底蕴的全域旅游山水格局。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等阵地建设,观杰史迹陈列馆、姜山战斗场景、王充小学王充纪念馆、徐三庚故居等相继建成投用,老街红色文化一条街初步成型。丰惠镇以入选全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为契机,高起点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丰惠镇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实现“文”的“物化”和“物”的“文化”,累计投资近3亿元,对古城核心区开展风貌修复提升,成功列入全省美丽城镇优秀样板创建名单,并获评省级4A级景区镇。陈溪乡加速推进美丽城镇建设,通过将乡村文化、红色文化、阳明文化融入休闲节会,打造符合陈溪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研发形成三大类10余个品种的旅游纪念品。梁湖街道整合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和自然山水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传播传承载体建设,通过抖音、AAA公众号等媒介,积极发展集观赏、骑行、休闲于一体的农旅特色产业链,使历史文化遗存“活”起来、“动”起来。岭南乡坚持以大景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做大做强民宿经济,全乡累计发展各类民宿、农家乐64家、床位700余张,占上虞全区民宿总量的60%。连续举办覆卮山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顺利开展攀浪节、樱花节、非遗兴乡等特色节会,引进定向越野、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等赛事活动,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点赞报道。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00万元。上浦镇紧紧围绕建设“青瓷之源,诗画上浦”、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文旅名镇的总目标,成功创建全市唯一的省摄影之乡,开展“视觉对话、幸福上浦”名家驻地创作,裘志伟摄影工作坊成功入驻。省级文化创意街区—上虞文旅风情街顺利重启。
---此处隐藏3731字,下载后查看---
(三)要实施文旅融合品牌开拓工程。要挖掘推介好我区文化旅游资源,提炼活化我区星罗棋布文化旅游产品,满足度假旅游、体验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休闲旅游等不同旅游形态的需求。全区文化旅游景点如珍珠般散落在虞山舜水,需要串珠成链,提升文旅融合发展合力。如孝德文化小镇已经建成大舜庙、孝女庙、博物馆,与大东山景区,可以在XX上开通游船,串珠成链。又如对古城、古村、古街、故居等的修复,要坚持修旧如旧,注重保护,不可简单的粉刷一新,修旧如新。
(四)要加强文旅专业人才的培育。建立功能齐全、主体多元的文旅融合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研究将可利用的上虞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传统融入到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中,促进旅游活动与文化内涵相融合,推动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赋予旅游的体验感和趣味性。要利用旅游院校专业教育资源,开展旅游职业教育,培养多层次旅游人才。切实加强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实用型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民间艺人的挖掘和培养。组织开展乡村旅游、旅游标准化等专题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注重对村社班子人员、民宿行业从业人员、景区讲解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
根据《绍兴市上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跟踪监督办法》,拟对以下问题实施跟踪督查:
1.积极实施“虞山舜水”研学游项目,加快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拓展研学游地接市场,重点规划开发研学旅游产品,瓷源文化小镇争取创成省级研学旅行营地。(责任单位:XX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配合单位:文广旅游局,教体局,上浦镇)
2.加快开通XX水上游线,加强环境整治和品质提升,有效利用XX一江两岸人文风光资源,积极推进孝德文化小镇、大东山景区、瓷源文化小镇、覆卮山景区和虞南山居的整体串联,推动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国内知名文旅精品游线。(责任单位:XX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配合单位:文广旅游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