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党的二十大把“推进安全发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调“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7%和31%,危化品、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实现“零伤亡”目标。这些成绩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辛勤付出的结果。
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是风险叠加效应凸显。随着我县“新能源产业园”“智慧物流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加速落地,新业态、新工艺、新设备带来的安全风险交织叠加;部分小微企业为降低成本,存在设备“带病运行”、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二是监管能力仍需提升。少数部门安全监管仍存在“宽松软”现象,基层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部分乡镇“属地管理”责任虚化空转。三是思想防线仍需筑牢。个别企业重效益轻安全,部分群众安全意识淡薄,如近期镇村民自建房燃气泄漏事故,暴露出安全宣传“最后一公里”未完全打通。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发展大局,须臾不可放松。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以“一失万无”的警醒确保“万无一失”的安全。
---此处隐藏2669字,下载后查看---
在科技赋能上,加快"智慧安监"平台建设,在化工园区布设个多参数传感器,构建"物联网+大数据"监测网络,实时分析温度、压力、气体浓度等项关键指标,实现动态风险评估和预警。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应用,在家高危企业试点AI视频巡查系统,通过智能算法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设备异常振动等类风险行为,监管效能预计提升**%。同步建立"安全数字画像"系统,整合企业历史事故、执法检查等数据,为精准监管提供决策支撑。
在基层基础建设上,实施安全监管能力三年跃升计划,组织乡镇安监员开展"理论+实战"全员轮训,邀请应急管理部专家授课,模拟执法场景演练。年底前完成个乡镇应急消防站标准化建设,配备专业救援装备,确保"15分钟应急救援圈"全覆盖。创新"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镇试点设立安全协管员,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
在共建共治共享上,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组织家企业开展危化品泄漏、建筑坍塌等实景演练。推广社区"安全积分制"经验,群众举报隐患可兑换体检服务、安全课程等奖励,已累计发放奖金**万元。深化"安康杯"竞赛,将安全绩效纳入企业信用评级,推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形成。
同志们,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是民生的底线。让我们以"归零心态"再出发,以"临战状态"抓落实,用科技织密防护网,用机制筑牢防火墙,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现代化强县建设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