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是个千年古县。xx建县于xx五年(公元x年),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因境内溪水色泽如金而得名。xx地处xx中部,x河中游,东邻浙江,南接福建,北连华东铁路枢纽x。x、x国道穿境而过,距xx150公里、xx47公里、x48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人口28万,辖7镇6乡1场,149个村委会,1252个村小组,1072个自然村,其中30户以上自然村912个。“六分半山二分田,分半水路和庄园”的分布格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二、主要措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乡村振兴才具有长久之功。为此,近几年来,我县立足县情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黄栀子、订单优质稻、果业、蚕桑等四大农业支柱产业,着力培植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积极发展非农产业,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基地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来,我县重点扶持发展黄栀子、订单优质稻、蚕桑、果业等四大农业支柱产业,至xx年,四大产业基地面积分别达到16万亩、18万亩、3.5万亩、8万亩。黄栀子、订单优质稻、蚕桑、果业、四大主导产业产值达3.2亿元,接近粮食总产值。我县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绿色大米基地、南方早熟梨基地、茶叶基地、中药材(黄栀子)基地进入省重点扶持的十大基地行列。
---此处隐藏2577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国家要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近三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的惠农促农政策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器。我县农村经济之所以能够有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惠农政策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交通、通信、能源建设等方面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要加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投入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生产、仓储、加工等环节上补贴力度。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
二是要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第一,要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是要加强对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预报、监测、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二,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形成规模优势的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具体特色优势农产业生产基地。第三,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对具有规模优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信贷、税费等方面制定更优惠的扶持政策。
三是要培育新型农民,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技能教育。据资料显示,中国农民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约占9.1%,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回流现象普增,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树立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的观念,根据农民的特色和就业需求,开展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职业教育。二是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工程。国家要在吸纳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较多的重创业和组织劳务输出的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大培训项目的投入,支持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使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四是要加大国家投入力度。乡村振兴必须切实解决对农村“给予”增加的问题,探索增加乡村振兴投入的新机制与新途径。第一、要在稳定现有农业投入的基础上保证新增财政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向乡村振兴倾斜的增长比率,构建乡村振兴的长效投入机制。第二、要确保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费70%以上用于农村区域,有效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的范围。第三、制定从国有土地转让金划出一定比例重点用于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民培训的政策,进一步拓宽有保障的乡村振兴投资渠道。此外,还应有效整合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科技、交通等各部门在农村的项目和资金,集中使用、提高效率,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的道路、水利、供水、沼气等基础设施。
五是要改革投入方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当改变以国家财政直接投入的方式,采取国家补助建设为主、其它资金投入为辅的支持方式。特别是应当重点推行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积极导向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乡村振兴中政府投资和农民投资的责任。农村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包括人畜饮水、污染治理、垃圾收集与处理、教育和医疗卫生设施等主要应由政府承担。直接面向村社的公益类建设项目,包括村容村貌整治、村镇之间连接道路、供水设施、排水沟渠等应由政府和农户共同承担。农户自主参与并直接受益的项目包括建房、改厕、改厨、改圈舍等应主要由农户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