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深学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夯实作风建设根基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作风建设是中国GCD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管党治党理论、历史经验的总结凝练和赓续传承。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党以作风建设为重要着力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彰显了党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今天,我围绕“深学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夯实作风建设根基”这一主题,进行一次专题党课讲解。

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充分认识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一)以作风建设擦亮初心使命,塑造信仰坚定的党。作风建设是中国GCD在实践中的独特创造。放眼世界,几乎没有其他政党曾对自己成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作出过如此严格详尽的规范。党的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外在表现,是中国GCD人初心使命的显性特征。理想信念是GCD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决定着党员的价值追求、精神境界、自我修养,从根本上决定着党员的作风。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党性是政党所固有的本性,也是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党的优良作风本质上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象化呈现,是党性修养在行为层面的必然延伸。也就是说,党性与作风二者构成了“里”与“表”的辩证关系,对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党的作风建设从实际行动出发,与其他党的建设内容形成合力,标本兼治、内外兼修,共同把好党员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党在实践中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将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自觉的作风实践,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中强化GCD人的使命担当、责任意识。

(二)以作风建设提升执政能力,建设领导有力的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影响我们党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的大敌。作风建设通过对党员干部行为的具体纠偏,与“四风”问题作坚决斗争,规范行为模式,及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走样”问题。一方面,通过作风建设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消除玩忽职守不作为、任性用权乱作为等不良风气,疏通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过程中的堵点卡点,促进实干担当政治生态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作风建设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隐患,纠正党员干部的特权思想与堕落行为,打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舒适区”,使党员干部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促进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的形成。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逻辑是以群众关切为靶向靶心,时刻聚焦群众利益,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作风建设中来。

---此处隐藏3021字,下载后查看---

(三)以中央八项规定为抓手,铸就作风建设新常态。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行为准则”,而是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彰显党的先进纯洁、维护党的形象地位的“根本要求”。从本质上讲,八项规定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抓手,是正风肃纪的有力武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不仅仅是对具体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的检验,是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发展。从最初聚焦于改进作风的“八条要求”,到如今涵盖党风、政风、社风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理体系”,八项规定的内涵不断拓展,外延不断延伸。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八项规定已经成为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的“动力源”,成为引领社会风气好转的“风向标”,成为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助推器”。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体现了我们党“以上率下”的政治自觉,展现了“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彰显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通过持续深入贯彻八项规定精神,我们党实现了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由“被动约束”向“主动践行”的转变,由“停留表面”向“入脑入心”的转变,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三、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执着,驰而不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一)一抓到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或半途而废,都将犯颠覆性错误。从解决问题的持续性特点出发,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作风问题本质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这就意味着,作风建设需要持续的思想改造过程,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此外,纠正作风问题还会面临反弹压力,“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因而,要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清醒。要加强教育引导。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警示教育等方式,增强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要强化监督问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领导干部严肃问责。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是全面了解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有效途径。领导干部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做到及时自查自纠,改进工作作风,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

(二)耦合衔接,推进作风建设与党的各项建设有机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六大系统工程”。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几大建设构成了有机统一体。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先就是从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正确处理了“六大系统工程”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有效实现党的各项建设之间的耦合衔接与协同作用。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子系统,置于党的建设系统进行综合治理,形成全党上下“一盘棋”。在动态过程中,充分发挥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制度建设对于作风建设的引领、约束、保障等作用。

(三)统筹协调,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正风肃纪反腐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途径。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正风肃纪反腐这一重大问题,为全党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指明了方向。反腐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始终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方针方略。架起不敢腐的“高压线”。要加大惩治力度,对腐败行为零容忍,特别是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审计机关等的协作配合,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合力。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行政审批、资金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制度,防止权力滥用。同时,针对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坚持以正面典型为榜样、以反面典型为镜鉴,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上好警示教育课,让不想腐的理念入脑入心,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