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做好舆情应对处置的实践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唐山事件发生后,公众视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网上实名举报已成为群众反映诉求、发表见解、寻求帮助的重要途径,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政治地位特殊,作为XX山下的红色警队,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舆情应对处置、营造清朗的圣地网络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近期,XX公安按照公安部舆情处置“三同步”原则,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中成功处置了4起舆情,实现了政治、法律、社会效果相统一,积极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本文就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做好舆情应对处置进行思考分析。

一、XX公安在舆情应对处置中的实践

(一)把握主动,积极应对负面舆情。人民警察的正义形象,来自于人民群众的信任。“坏事发生只需两三天,形象修复何止两三年”。唐山事件后,网上实名举报接连出现,舆情热点以“随时爆发、瞬时抵达、实时更新、长时激化”的模式呈现,最终形成网络“蝴蝶效应”,能否及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事关民警执法权威,事关法律尊严,更关乎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公安工作发展大局。2022年6月15日,XX区郭某某就自己被人捅伤一事在抖音平台发布了举报视频,质疑公安机关执法,引发舆论关注,XX公安高度重视,“转守为攻”,办案单位主动介入,仔细核实相关案情,向郭某某通报了案件进度,对举报内容一一进行答复,就办案依据与法律政策进行耐心讲解,郭某某对此表示认可,当场删除了相关视频,舆情得到了控制。

(二)快速反应,抢占信息舆论先机。相比原生舆情,次生舆情来势更快、威力更猛。舆情出现时,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占据舆论高地,会加剧公众的猜疑,部分人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极易导致二次传播以致消息失真,给小道消息和谣言的传播留存空间。2022年7月,XX区居民姜某某在抖音平台上发布实名举报称其2011年被张某和张某某合伙诈骗100余万元,公安机关、检察院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包庇嫌疑人,不予立案。视频发出后,引发群众广泛关注。XX公安立即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与时间和谣言赛跑,核实举报内容不属实后第一时间发布警情通报,还原了事件真相,舆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网络评论中针对警方的质疑声也明显降温。

(三)依法处理,正面解决舆情危机。随着全国范围内网上实名举报热潮的兴起,我们不难发现,部分网民发表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是诽谤诋毁,如果不予以处理,将会进一步扩散,造成严重后果。2022年7月25日,XX区丽融大厦“利郎”店的封闭围墙因长期违规占用消防疏散通道且拒不整改被拆除,“利郎”服装店区域负责人刘某某及店长周某某拍摄拆除视频后发布在抖音平台上,并配文“下一个唐山、延安的黑社会”,该视频迅速在网络上发酵。XX公安立即组织工作专班进行调查处置,依法给予刘某某、周某某行政拘留的处罚,并在抖音平台、AAA视频号上发布了警情通报,此次舆情得到有效控制。随后“利郎”总部工作人员向公安机关反映,刘某某妻子诞下一女婴,希望与丈夫通话告知喜讯,XX公安立即安排二人进行通话,刘某某充分认识到了自身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对XX公安的人性化执法表示了感谢,“利郎”总部领导特地发来致谢短信,表示对延安的营商环境充满信心,今后必将加大投资力度,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XX公安对于此次舆情的快速处置、灵活应对,既维护了延安城市形象,又得到了当事人的充分理解支持,达到了政治、法律、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因势利导,妥善做好舆情“降温”。感情纠纷引发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个人极端案事件,而舆论的升温和发酵,不但不利于问题解决,反而会在很大程度上扩散消极影响,甚至会激化矛盾。2022年8月8日,吴某某用妻子王某某的手机在王某某和自己的AAA朋友圈、AAA群发布了李某与王某某偷情等相关言论,引起上千名“圈内”人士广泛关注,对李某与王某某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尽快消除不良影响,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平息事态,XX公安依法快速调查事件经过,依法对吴某某殴打他人并在网上公然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论、视频等违法行为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在民警的教育下,吴某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及时在自己的AAA朋友圈及AAA群进行了道歉,舆情迅速“降温”。

---此处隐藏2154字,下载后查看---

当今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多方权力博弈、舆论动向多变的舆情图景给意识形态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做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是公安机关维护新时期人民警察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是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的现实需要,是应对严峻挑战维护政治安全的迫切需要。从XX公安舆情应对处置做法中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和启示:

(一)建立高效工作机制是做好舆情应对处置的关键。XX公安保持对舆情的高度敏感,全方位建立舆情高效处置机制,为后期依法快速应对处置舆情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建立完善应急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及时发现、有效管控、稳妥处置”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7×24小时网络巡查制度,一旦出现负面舆情,立即启动响应预案进行处置。打造舆情应对处置专业队伍,结合全警实战大练兵,狠抓业务培训,加强实战演练,提高舆情应对处置水平,推动形成“口径统一、运转高效、纵向集成、横向联动”的舆情引导新格局。二是建立完善快速反应机制。面对突发网络舆情,要在第一时间组织警力调查事实真相,第一时间通过AAA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发布,满足群众对事实的认知需求,防止工作滞后造成被动局面。三是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舆情不是民警个人的事情,更不能依靠某个部门、某个个人来完成,在引导控制舆情的过程中,XX公安建立完善了高效、顺畅的联动处置机制,各警种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应对工作。同时,加强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联动,遇到重大舆情,及时向党委政府及上级公安机关请示、报告,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和帮助,共同化解舆情危机。

(二)发挥媒介宣传作用是引导舆论正确走向的基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给舆情应对处置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机遇。一是抢占信息舆论先机。找准舆论关切点,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主动把握话语权,发生重大舆情时第一时间公正客观地发布权威信息,及时通报社会重大案(事)件情况,使警方的声音成为信息源头,有针对性地澄清事实,公布真相,引导舆论,打消公众疑虑,消除负面影响,避免盲目应答引发次生舆情。二是加强警媒沟通协作。XX公安建立完善警媒互动新机制,以警媒座谈会的形式邀请媒体记者走进警营,听取媒体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随警作战”、“体验式”采访等新形式,及时宣传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方面取得的成效和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引导媒体从“走近公安、体验公安”到“理解公安、支持公安”。三是创新开展法制宣传。在社交媒体泥沙俱下的现状面前,XX公安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法制宣传方式,而是创新工作观念,组建“张思德宣传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陕北说书、信天游、快板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村组、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开展法制宣传,用公众易接受的形式解读法律条文和政策方针,引导民众合理、合法地使用社交媒体平台。

(三)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是掌握民意赢得民心的法宝。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信息时代,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已经成为公安机关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重要法宝。一是了解群众诉求。舆情引导员坚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在抖音、视频号、微博评论区等舆论场与群众进行交流,倾听广大群众的心声,收集民意、汇聚民智,积极开展正面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公安工作发展的舆论环境。二是凝聚群众力量。创新推出“群众吹哨,民警报到”机制,发动热心群众组成“舆情吹哨”队伍,发现各类负面舆情后第一时间向民警“吹哨”,民警快速处置,避免舆情发酵。构建完善“两说一联”“警民联调”等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动员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平息舆论风波。三是回应群众期待。结合“喜迎二十大,忠诚保平安”主题实践活动和“铭记嘱托,忠诚担当”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全警开展“听党话跟党走·争当张思德式好民警”主题实践活动,成立18支张思德服务小分队,把网络民意转化为工作实践,将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切实解决电诈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四)强化监督依法问责是消除误会平息事态的保证。基层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只有坚持在阳光下执法,规范执法行为,规范使用执法语言,才能打消群众疑虑,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一是畅通问题反馈渠道。疫情期间,大量案件累积,部分案件当事人的诉求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就会将矛头指向公安机关。XX公安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反馈诉求,邀请媒体、公众广泛参与“开门评警”、“警民座谈会”等活动,主动征求大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为公安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公开执法办事流程。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公开执法依据、制度和程序,公布警务工作纪律,从而满足群众对公安机关和民警执法活动的监督,避免违法违纪和以权谋私行为发生,用警务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和亲和度,换取群众支持与信任,教育引导公安民警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严防因行为失范而授人以柄,进而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和公共舆论事件的导火索。三是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对于涉警舆情,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及时调查、及时处理、及时回应。对执法行为存在过错的,依法依纪进行处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对恶意炒作、造谣抹黑的,及时澄清、依法查处,切实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和法律尊严;如果双方都存在过错,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引领舆论从“孰是孰非”回归到事实和法律的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