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空心村”现象深度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人口向城市单向流动导致部分村庄出现“空心化”现象,表现为人口流失、土地闲置、产业衰退、公共服务缺失等多重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本调研以XX县XX镇为样本,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剖析“空心村”现状、成因及治理路径。本次调研覆盖全镇15个行政村,重点选取5个典型“空心村”(A村、B村、C村、D村、E村)进行深度调研,形成具有实践价值的报告。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

(一)调研方法

实地走访:调研组历时2个月,深入5个目标村庄,累计行程超过500公里,实地查看村庄布局、住房空置、耕地利用等情况。

入户访谈:对120户村民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覆盖不同年龄层(18-80岁),重点了解家庭结构、经济来源、返乡意愿等问题。

---此处隐藏7085字,下载后查看---

土地集约:宅基地闲置率下降至15%,耕地撂荒率控制在5%以内。

产业兴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村,培育2-3个特色产业品牌。

生态宜居: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示范带动:建成2-3个“空心村振兴示范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空心村”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坚持“以人为本、系统施策”原则。既要解决“人走房空”的表象问题,更要重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建议建立“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未来,需持续关注政策执行效果,动态调整治理策略,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