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2023年10月,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2024年1月,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总书记从新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对高质量发展底层逻辑进行深邃思考而创造性提出的概念。它是由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质生产力是更具有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更具创新性的先进生产力,其关键构成是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和新的要素供给。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从生产力的角度看,金融将储蓄转换为投资,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本,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金融在调整经济关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反作用于生产力。金融的这种双重角色赋予了其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畅通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大循环”,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变革和绿色发展,将“金融活水”引入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能够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做强科技金融,奠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石架构”

2024年1月31日,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有效增量”,迫切需要科技金融的支持和引导,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含新量”。科技金融能够通过激发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从而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技术和产业的“基石架构”。

一是推进科技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枢纽作用和孵化作用,引导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赋能科技创新,壮大能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耐心资本”。激活科技金融市场的潜能,支持初创企业科技创新、市场成长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积累能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初始资本”。改进担保体系并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的效能,鼓励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提高风险容忍度,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构建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推动资金链服务科技链,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逐步完善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通过定向推荐、对接洽谈、拍卖等形式进行质物处置,建立多元化知识产权担保机制,支持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经营主体通过知识产权金融实现社会融资。

---此处隐藏7277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加快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创新金融服务的金融业态,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底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形成支撑助力,能够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含智量”。加快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重构金融业务流程,围绕数字政府、数字产业、数字乡村、数字民生等领域拓展数字金融场景应用,更好服务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需求,加快形成数字生产力。金融机构需要围绕业务战略,明确数字化转型需求与自身资源、能力的匹配度,在此基础上制定可操作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改进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运用数字技术重塑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同时防范数字金融潜在风险,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和能力,强化金融监管体系,确保消费者权益和金融市场的安全性,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新质生产力的稳定发展。

二是推动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深化数业融合、技业融合和数实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供给和生态化链接能力,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研究运用,以开放平台为重要基础设施,以智能原生为核心能力,以柔性化管理为关键组织模式,加快打造穿越发展周期的“数智银行”,为数字生产力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以数字技术推动金融资源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精准化匹配,积极支持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新兴数字产业、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数字消费等重点领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金融服务,有效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和精细化的服务和风险管理能力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按照新质生产力要求,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积极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是构建数字金融生态圈。积极推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政府部门等跨界合作项目,共同探讨数字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合作机制,共同开展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与推广,构建数字金融生态圈。建立数字金融创新孵化平台,为金融科技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和资源支持,促进创新项目的孵化和成长,丰富数字金融生态圈。加强对数字金融生态圈的引导和支持,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国际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等参与数字金融生态圈建设,拓展数字金融发展的国际视野与合作空间,优化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金融生态。

四是构建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以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和利用为支点,提升科技和数据治理能力,推动数据有序共享与综合应用,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构建智能、动态、多元、高度开放的数字金融服务系统,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要素。依托数字科技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特色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贯穿“产、融、销”全链条的数字化、一站式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分层次、错位发展,将不便享受线下金融服务的群体纳入数字金融服务体系。筑牢数字金融阵地,重点推进以客户为核心的智慧运营体系,探索组织模式和数据资源运营模式创新,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强化服务精准触达,提升客户全流程体验和服务效能,保障经营主体资金需求。

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活动的基本特性,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资金瓶颈,弥补金融制度短板,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瞄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金融监管部门要牵头建立高标准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各类金融企业创新资本要素配置方式,以资金血脉的畅通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以金融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助推新质生产力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