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有D委*个,D总支*个,D支部*个,其中农村D支部*个;现有D员*名,其中农村D员*名,农民D员*名;流动D员*名,其中流出D员*名,流入D员*名。流入到外省的*名,已发放《流动D员活动证》的*名,省内流动的*名,已发放《流动D员活动证》的*名;流入D员*名,省内流入的*名,持《流动D员活动证》的*名。本县流出D员主要流入省外的福建、广东、浙江、上海和省内的*、*等地,谋生创业集中在外出务工、经商等形式,*名流入D员来自浙江、四川及本省*市等地。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流动D员工作有序开展。为了切实加强对流动D员的管理工作,在县委组织部设立了流动D员服务咨询中心,由专人负责流动D员的咨询服务工作,并设立了专用流动D员咨询服务电话。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咨询服务点,设立了专用咨询服务电话,指定专人负责流动D员的管理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开了流动D员服务机构办公地点、工作时间和咨询服务电话。通过落实专人,靠实责任和大力宣传,使流动D员管理工作做到了及时上报下达,有序开展。
(二)深入开展调查,做好流动D员摸底登记工作。县上统一安排各基层D支部抓住春节、夏收期间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专人负责,走村入户,逐社逐户详细进行排查摸底登记,杜绝了“空白点”和漏查漏报现象,并对外出*个月以上的D员及时发放了《流动D员活动证》。在对流入D员管理上,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D委认真履行职责,把抓好流动D员的管理工作与加强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等D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协调公安、工商、税务、企业管理等部门,采取了进门店、进工地、进楼宇等多种方式对流入我县的流动D员进行了“拉网式”摸底,全面掌握了流动D员的实际情况。
---此处隐藏2312字,下载后查看---
四、意见和建议
(一)深化认识,主抓教育。一是要求外出D员要主动与所在地区或单位的D组织取得联系,按规定及时转移D组织关系;二是对未能及时转出组织关系的,及时发放《流动D员活动证》,教育D员要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所在D组织的活动,按期交纳D费,完成D组织任务;三是要求流动D员主动通过适当方式与支部保持联系,每季度汇报一次以上在外的思想、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并积极向家乡群众传送致富信息;四是要求外出D员返乡时,及时与支部联系,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持有《流动D员活动证》的,将《流动D员活动证》交支部查验。
(二)建章立制,强化约束。要立足经常性工作,把对外出D员教育管理的有关措施、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外出D员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申请报告制度。D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D支部提出书面申请或当面口头申请,说明外出理由、去向和时间。D支部在接到D员的申请后,要及时找D员谈话,加强对将要外出D员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建立联系制度。D支部要确定一名正式D员对外出D员进行联系,明确职责。要求联系人要通过信件、电话等形式了解外出D员的从业与生活情况,定期通报本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督促D员主动汇报思想,按期交纳D费,参加从业地的组织生活。四是建立组织关系转接制度。对外出时间在*个月以上,地点相对固定的D员,尽可能将他们的组织关系转到外出所在地D组织。五是建立鉴定制度。外出D员连续在一个地方工作与生活的,要求流入地D组织每半年对流入D员要做出一次鉴定,并寄回本地D支部,作为年终评议D员的重要依据。
(三)创新载体,发挥作用。D组织可在每年春节期间和借D员回家之机,召开D员座谈会,向他们介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家乡建设情况,同时组织回乡D员汇报当年思想、工作情况,介绍外地先进做法,鼓励他们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教育外出D员“在外不忘家乡,富了不忘乡亲”,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对遵纪守法,对家乡有贡献的外出D员进行奖励或表彰,促使他们关心支持家乡建设,成为家乡建设的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领航员。对丧失意志、观念淡薄、违法违纪等D员进行批评教育,按不合格D员进行处置,直至D纪处分;同时D支部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外出流动D员的家庭解决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外出务工D员送去组织的关心,充分体现D组织的温暖。
(四)健全服务,注重长效。通过县D员服务中心和流动D员服务点,开展综合管理与服务,不断探索流动D员网络化服务管理长效机制。与相关部门每月定期互通互报流动D员资料,及时登记,及时注销,准确录入流动D员的基本情况,建立流动D员基本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流动D员基本情况;开设流动D员教育专栏,传达D员教育资料,开展D内咨询服务,及时登记流动D员信息;经常向流动D员免费派发有关D务、劳动合同、卫生急救、治安防盗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宣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