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政务公开就是把权力运行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是“阳光政府”的应有之举。新形势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走访调研了城南、新安、单王、独山等乡镇及有关村(社区),并对有关区直单位进行了调研,深切感受到近年来全区上下认真按照国家、省、市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真抓实干,积极探索,公开内容日趋完善,公开形式日趋多样,公开实效日趋凸显。具体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政务公开现状

我区政务公开办成立于2015年9月,和电子政务办(现为电子政务中心)合署办公,主要承担全区政务公开工作、全区信息公开网管理维护和村务公开平台监管等业务。自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区政务公开工作从点到面,由下而上逐步铺开,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截至2019年9月底,结合机构改革,全区推行政务公开的区直部门共30家,涵盖政府所有组成部门;推行政务公开的乡镇街、高新区23家,各乡镇街、高新区共计310个村(居)社区也纳入到村务公开平台。四年来,在区政务公开办、各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高新区的共同努力下,裕安区人民政府连续四年被评为“六安市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先进单位”;区政务公开工作连续三年荣获全市年度考评第二名。2016年至2018年,城南镇、西市街道、石板冲乡等乡镇街多次获评“六安市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先进单位”。2017年至2018年,固镇镇、城南镇、苏埠镇、小华山街道等乡镇街及交通局、卫计委、人社局、农委等区直部门获评“裕安区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先进单位”。区政府信息公开网在2015年全省年底测评中,更是荣获105个县区第一名的宝贵成绩。

二、我区政务公开的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保障,健全工作机构。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前提,更是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力保障。为全面做好我区政务公开工作,我区成立并不断调整充实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政府办主任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组,设立了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督查政务公开工作。各乡镇街、高新区和区直各部门也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了有人员干事,形成了我区抓好政务公开的整体合力。

2、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各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高新区如实编制政务公开目录,目前已全部完成了今年的第一次目录调整工作,第二次目录调整工作正在进行。根据国家、省、市的要求,随时修订完善政务公开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年度报告、监督检查、考核等相关制度。为了确保公开的质量和效果,我区按照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五公开”)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政务公开基本程序:先后制定下发了《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程序规定》和《关于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决策承办单位形成的决策草案(或征求意见稿),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做到事前征求意见、事后政策解读。根据重大行政决策对公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分类向单位、组织、个人等代表,以及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听取各方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并明确公示时间。通过制定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并严格按程序操作,确保了政务公开规范运行。截止目前,我区近年来发布各类征求意见稿175件;发布部门解读、负责人解读、媒体解读、音频解读和图表解读等各类解读共计256条。

---此处隐藏2636字,下载后查看---

四、我区政务公开下步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巩固政务公开已取得的成果,针对政务公开目前存在的公开认识不到位、公开制度不完善、公开力量不够强、公开实效不理想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学习培训,加大党政“一把手”的培训力度,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让全区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全面落实;继续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有效利用各种会议,广泛宣传政务公开工作,让广大干部群众真正了解公开的内容、要求及其重要意义,主动参与、积极支持政务公开工作。2、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办公室牵头组织协调、司法部门法律保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政务公开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合力推动政务公开工作依法、规范、高效开展。加强政务公开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要求,并切实落实各单位专职政务公开人员,确保全区政务公开队伍稳定。

3、着力扩宽公开渠道。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信息公开网、村务公开平台、政务公开栏等形式的基础上,以主动公开、免费公开、面向社会公众公开为要求,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电子政务,加大网上公开的力度,增加服务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开、快捷、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在做好信息发布的同时,要创新方法,善于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和要求,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出台前,要利用召开座谈会、听证会、新闻发布会或邀请公众参与列席会议等形式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决策后及时规范公开,落实情况适时公开结果,增加决策的透明度、互动性和科学性。

4、持续狠抓监督保障。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抓好工作落实。通过明查暗访、问卷调查、听取汇报等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建议把政务公开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活动的重要内容,接受社会各界的评议。加大政务公开工作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的力度,对推行政务公开不力的,要对单位“一把手”严肃问责。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侵犯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政务公开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