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关键领域夯实农业发展根基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战略部署深刻彰显了农业强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根基地位。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了核心发展指标,为农业强国建设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与施工图。这不仅是对农业强国建设的具体规划,更是对我国未来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布局,体现了我国在新时代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

坚持以农业强国建设为引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这三者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务实的战略体系,为未来十年“三农”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建设农业强国,不仅体现在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同时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农业强国建设,我国将逐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强国建设是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大国小农”这一国情农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转变,建设农业强国要基于中国的国情农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结合各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分区域分阶段梯次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让农业成为近两亿人就业的产业,让农村成为近五亿人常住的家园。

农业强国建设是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举措。当前气候变化、大国博弈、地缘冲突等问题对农业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必须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我国将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聚焦关键领域,精准施策,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的根基

---此处隐藏2049字,下载后查看---

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进行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保护空间和城乡建设用地,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空间规划一体化。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保护乡村特色风貌。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市政设施特别是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管网向城郊乡村和中心镇延伸;推动交通网络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行政村公交全覆盖;推动5G、物联网等信息网络和现代化设施向乡村地区延伸,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和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公共服务的便利度,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在城市、县城、小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同步性。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脱贫人口兜底社会保障。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保障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日常生活。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农业强国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农业强国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让农业强国的愿景在广袤田野上落地生根,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