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性: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初心使命
*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GCD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做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去西和驻村之前,领导谈话时对我说:“志先,你们一直在机关工作,对基层的情况不了解不掌握,驻村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走近农村、了解农民的经历,要珍惜机会,与老百姓交朋友,把他们当亲人,老百姓的事情没有小事,要多为他们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并时刻注意一名党员干部的形象。”
初到关坝村,我也曾抱怨过农村生活的艰苦:夏天蚊虫多;自己每天要做饭;身体不舒服半夜蹲茅厕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更不是滋味。但在与老百姓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慢慢感受不到这些艰苦,我看到更多的是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感受到的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孤寡老人对生活照料的需求,到贫困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担忧,每一个诉求都沉甸甸地放在我的心上。为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更好地保护村上的耕地,我和村“两委”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修建了1500米河堤。为解决村里的空巢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日常用餐、活动等问题,我们认真研究政策,向民政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实施建设了“关坝村互助幸福院”,当看到老人和孩子们在互助院里吃上了第一口热乎乎的饭菜时,那一刻,我觉得党性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担当。
---此处隐藏10514字,下载后查看---
二、学思践悟,以稳固之根夯实党性之基
作为年轻干部不仅要以学增智、以学促干,更要学以化性,在深思笃行中不断锤炼政治品格,在常学常新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研究室的工作节奏快、任务重、要求高,一开始我对政协工作不熟悉,对君的谋篇布局、表达方式更是心生畏惧,常常写了又删,总觉得差点意思。在这种压力下,我意识到唯有迎难而上,坚持学习,深入实践才能叩开材料写作这扇大门。在领导们的悉心指导和同事的热心帮助下,我系统学习了相关的政策理论与文件精神,遇到拿不准的地方主动请教,从一开始的被动应付到主动探索,君起草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对政协工作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既是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是党性修养的升华。随着工作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学习本身就是工作,工作也是学习的过程,尤其是要跟上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提升建言资政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新要求,就必须要广泛学习,深入思考,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实践的考验。
三、慎独自律,以坚实之基涵养清正之风
我们这一代青年干部,成长于物质丰裕的年代,经历的苦少,面对的诱惑却多。如果不能在思想上筑牢廉洁自律的堤坝,就很容易在“人情往来”中模糊了界限,在“吃喝应酬”中丢掉了底线,在“关系运作”中迷失了初心。近年来,一些年轻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例令人痛心,他们往往出身优秀、履历光鲜,却因理想信念动摇、纪法意识淡薄,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最后走上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吕氏家训》有言:“凡为官者,必以德为本,以法为绳,以廉为守。德不修则威不足,法不立则令不行,廉不持则败坏生。”对我们青年干部而言,讲党性就是修其德,守纪律就是立其法,正作风就是守其廉,三者缺一不可,唯有持之以恒,方能走得稳、行得远。一方面,要做到廉洁,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常敲思想警钟、常紧纪律之弦、常存敬畏之心,学会时刻反躬自省、清白做人、规范办事,把遵规守纪内化为言行准则。另一方面,要做到自律,以党性衡量工作得失、把握行为尺度,正确看待是与非、公与私、苦与乐的关系,确保把时间精力用在踏实努力工作、提高能力素质上,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始终心怀希望、始终积极向上。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党性之路,看似无形,实则时刻在我们脚下延展,我也常常思考,作为青年干部,应当以什么姿态走好未来的路,归根结底还是六个字:忠诚、干净、担当。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锤炼党性,主动担当作为,在推进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交出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