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风建设重温党史故事学习课件:老一辈革命家如何开展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是新时代党的建设“金色名片”。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抓到底。党的历史上,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模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留下了许多作风佳话,是今天我们加强作风建设的鲜活教材。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便强调要改进调查研究。这方面,很多老一辈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扎实有效地开展调查研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拜师人民善察民情

毛泽东是我们党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榜样。正是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毛泽东才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据统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展调查研究不下60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到各地调研不下57次、约2851天,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有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调研。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以人民为师,真正洞察民情、解决问题。

---此处隐藏3130字,下载后查看---

刘少奇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屡次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他在基层调研,不讲排场,不摆架子,平易近人,与群众打成一片。

1961年,我国面临经济困难,为探究困难之因,扭转困难之势,刘少奇响应毛泽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回到家乡湖南省宁乡县和长沙县进行为期44天的调查研究。这次调研,他特别强调一切从简,减少陪同人员,不搞任何特殊待遇。他说:“这次回乡调查一定要采取过去打游击的办法,一切轻车简从,只要一辆吉普车,一定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4月2日,一辆普通的吉普车承载着刘少奇开始了他的调研之旅。故乡的乡间小路坑洼不平,泥泞不堪,吉普车在雨中艰难前行,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他深入调研的决心。

在调研过程中,刘少奇不让社队干部陪同,带着秘书直接来到生产队,请社员座谈。他深知群众不敢说真话的顾虑,于是在一次座谈会上,他摘下青呢帽,露出满头银发,用地道的宁乡腔诚恳地说:“我是向大家求教的。希望大家帮助我,向我提供真实情况。”他的真诚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逐渐放下心中顾虑,纷纷向他倾诉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刘少奇调研细致入微,他挨家挨户到社员群众中摸情况,揭开锅盖看农民吃的食物,打开油盐坛子查看是否有油盐,还亲自品尝农民充饥食用的野菜、糠粑粑。他看到许多社员因为吃代食品得了水肿病,十分痛心。通过与群众心贴心的交流,他向毛泽东汇报了此次调研的真实情况,并提出一系列切中时弊的意见建议,为中央调整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除了这次调研,刘少奇在日常工作中也始终践行着轻车简从的原则。他经常以普通群众的身份,深入到工厂、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每次外出,他都要向身边的工作人员重申自己订的“四不准”,自己严格遵守并督促工作人员执行相关规定。刘少奇外出要坐专列火车。每到一个地方,人家总是安排他住到高级宾馆去。他为了少给地方添麻烦,有时吃住都在火车上。1959年,他到济南视察工作时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请他们到车上来吧,我不下去了;一下去,人家又要招待、找房子、安排饭,太麻烦,又浪费钱。”1961年,他去东北大小兴安岭视察林区,前后一个多月,一直都吃住在火车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