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针对目前面临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农产品生产结构单一、农业高素质人才稀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水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日益突出的矛盾,还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协调统一,对带动农村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了解XX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西安调查队走访相关单位及辖区涉农区县的典型企业,结果显示:XX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劲头十足,模式丰富,存在问题仍需关注。
一、XX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围绕城市,依托城市及现有工业体系而形成的现代新型农业。它吸取了城市和农村的共同优势,集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于一体,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城市,肩负着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使命。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是立足农村社会发展新常态,推进农村社会改革,协调城乡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内在需要,也是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现实途径。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共下辖11区2县,总面积10752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驻人口1000.37万人。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农业两区+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深入推进西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XX市型现代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农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此处隐藏8094字,下载后查看---
八水之地的西安生态资源较为丰富,农、林、牧类发展的天然条件较好。我们应利用这一优势,以龙头企业、生态户、农家庭院经济为起点,针对性建立多种类型的农业生态家园、生态示范村。生态(乡)镇、生态农场(牧场、林场)、生态区(县)等。一是以“生态养殖+沼气工程+绿色种植”的“果-沼-畜”等循环发展模式和技术,使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有效推广;二是鼓励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基地。逐步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有机食品基地等,让我市更多农产品获得无公害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的使用权,逐步形成融产地环境检测、原料种植、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科研推广、服务保障和市场开发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
(六)重视普惠性,提高农民收入
一是加强财力投放,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鼓励采取贴息、奖补、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重点支持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纳就业、村企对接等多种形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现代农业。
二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服务型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具有一定能力和提供有效稳定服务的主体,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提供以生产托管和保姆式服务,让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能够稳步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发展成为家庭农场。
三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保护好小农户生产经营自主权,落实小农户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防止人为垒大户,排挤小农户。顺应小农户分化趋势,鼓励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小农户发展的路径。引导小农户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