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2019年7月9日,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中央和国家机关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正风肃纪,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1]。此外,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关于破解“两张皮”问题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意见》《中国GCD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指导性意见和重要制度,也为新时代高校机关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2]67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3]1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10,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3]13,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3]44,为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高校机关作为党委和行政的职能部门,是学校决策和行动的中枢,机关党建在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但当前,高校机关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治功能弱化、组织软弱涣散、党建与业务融合不真不深不全等突出问题,且明显制约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而导致此类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根本原因在于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下简称“两个功能”)亟待增强。
二、关于“一融双高”的研究综述
《条例》总则部分的第四条规定:“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4]2首次明确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作为高校党组织工作应当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不仅强调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也为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在2023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条例》,推进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可见,“一融双高”的提出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当前,“一融双高”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热频词,是高校党建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一融双高”思想属于协同治理范畴,具体是指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而“融”的核心在于:加强政治建设,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重视理论武装,为高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注重功能发挥,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深化作风建设,为高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干事氛围。“一融双高”作为当今高校各级党组织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统领,不仅有助于实现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的真正、深度、全面地融合,而且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注入强大动力。然而,关于“一融双高”的学术研究成果非常有限,截至2024年10月10日,中国知网上相关文献仅有22篇,主要聚焦于高校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高校机关党建”的研究成果还未公开刊载。肖良等认为抓好“一融双高”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党建工作的新使命和新要求,高校在推进党建和发展融合方面必须突出政治性、坚持协同性、抓好实效性[5];翁琳源指出高校党建“一融双高”建设仍存在“内功”落后于“外功”、党建“带动”效应发挥不明显等现实问题[6];乔昱维建议高校党建只有与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服务育人等多方位充分融合,才能应对“一融双高”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7];刘东宇阐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党建引领已成为新时期推动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深入推动“一融双高”过程中,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不断创新是提升高校党建水平的关键所在[8]。
---此处隐藏9271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要加强“关键少数”的培训历练。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效应至关重要,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16]。按照2023年9月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xx海洋大学机关党委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遵循“政治统领、服务大局,育德为先、注重能力,分类分级、全面覆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工作原则,聚焦“关键少数”的强能提素,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年来,机关党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培训、党务工作例会、现场研学等多种渠道,持续提升机关党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在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重要活动中,为党支部书记成立“专题读书班”,以“学早一步、学深一层”;严格落实“支部书记上党课”制度,此举不仅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是“身教”基础上的“言教”,是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的体现。
二是要抓实党员教育管理。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GCD党员总数为9918.5万名,已成为拥有近亿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党员的教育管理也成为党的纯洁性建设中一项极端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抓实党员的教育管理重点要抓好党员的基本教育和创新理论武装,要注重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作用,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教育引导党员自觉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党支部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将党员教育管理有机融入主题党日和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如xx海洋大学机关党委目前有党员232名,在教职工中占比达72.3%,已成为机关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此外,为了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机关党委自2023年10月开始编发内部刊物《机关党建》,通过“学习参考”“作风建设”“他山之石”等栏目为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提供借鉴参考。
三是要擦亮特色党建品牌。“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3]41,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正是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时代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党建品牌对于提升党建工作质效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党建工作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党组织核心价值观、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的具象化表达,可以有效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力”。党建品牌的创建务必要力戒形式主义,要紧贴部门工作实际、充分体现支部特色,能满足党员群众、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利于激发和增强支部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确保品牌建设真正发挥实效。xx海洋大学机关党委以党建品牌建设为契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深入推动机关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全面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一融双高”。如2022年6月通过“献礼二十大·一支部一特色”活动,全面启动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在次年3月开展的党建品牌建设评审中,涌现出“忠诚担当,清风护航”“践行‘三新四力’,推进铸魂育人”等若干个颇具示范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党建品牌,对于推动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排头兵”,高校机关党组织要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深化理论武装、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政治机关和模范机关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密切联系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机关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全面提升机关管理服务效能,以高质量的机关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一融双高”建设,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